中国虎网 2011/6/22 0:00:00 来源:
未知
湖北潜江永安药业股份公司大院中央,一头巨大金属材质的牛正对公司办公楼,昂首挺胸,颇为气派。可惜,这家以生产牛磺酸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自2010年初上市以来,股价一直没能“牛”起来,公司股价一直在发行价左右徘徊。
不过,等了快两年时间,“世界牛磺酸第一股”永安药业(002365.SZ)终于迎来了产品涨价的好时光。
进入6月份以来,牛磺酸出口价格基本维持在2.8美元/公斤,相较年初的出口价格上涨了约15%,这让这家以牛磺酸生产和销售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看到了扭转一年以来业绩下滑颓势的希望。
在4月14日发布的一季度季报中,永药药业预测,随着牛磺酸出口价格的上涨,公司上半年的利润额将大幅增加,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同比将增长20%~50%.
然而颇为奇怪的是,利好消息放出后,市场反应却颇为冷淡。
永安药业从4月中旬的32元/股左右,经10转10除权调整后,6月20日已下跌为13.13元/股,跌幅超过一成。
利好消息刺激之下,永安药业为何仍遭受股价下挫之痛?
业绩连年跳水
市场对永安药业股价的反应,与其业绩一路走低有关。
永安药业是国内牛磺酸生产领域的龙头企业,2010年,公司牛磺酸产能达到2.4万吨,占全国牛磺酸产能50%以上。而由于我国的牛磺酸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从而使得永安药业也成为世界上牛磺酸产能最大的企业,占全世界40%以上的产能。
但永安药业经营业绩却一路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至2010年,公司销售收入分别为4.47亿元、3.10亿元、3.20亿元,净利润则大幅下降,分别为1.03亿元、0.65亿元和0.46亿元。而在2011年一季度,其营业总收入为7324万元,同比下降20.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74万元,同比下降31.74%.
这也导致永安药业在资本市场上乏人问津。截至2010年底,其十大股东中都没有机构出现,而曾经进入过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席位的两个机构,也在短暂逗留后选择了离开。
“牛磺酸是个薄利的行业,成本稍有上涨,企业就会吃不消。”6月15日,江苏远洋药业股份公司一位业务人员透露。由于生产牛磺酸所用的环氧乙烷、液碱等上游原料自2010年以来持续大幅上涨,使得牛磺酸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几乎与成本持平。
今年一季度,牛磺酸年产能达1万吨,行业占比仅次于永安药业的江苏常熟市瑞凯添加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凯科技”)停产牛磺酸,市场格局也随之急变,坚守下来的湖北远大富驰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江苏远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永安药业等企业,瓜分了瑞凯科技约24%的市场份额,而牛磺酸一时也供不应求。
豪赌牛磺酸
有意思的是,停产牛磺酸的瑞凯科技在此前与永安药业一样,都是将牛磺酸作为公司核心产品。而在停产牛磺酸之后,瑞凯科技开始生产和销售包括二丙酮醇、芒硝在内的多种产品。
而同为永安药业竞争对手的北远大富驰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江苏远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其经营范围也涵盖了多种化工医药类产品。
只有永安药业,将鸡蛋全部放到了牛磺酸这只篮子里。据该公司季报显示,2011年一季度,牛磺酸产品为公司贡献了99%以上的收入比例。在利润之中,除了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贴以外,牛磺酸依然是永安药业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天相投顾分析师彭晓指出,占永安药业牛磺酸生产成本42.9%的原材料环氧乙烷,主要从中石化化工销售华中分公司采购,这导致在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处在产业链下端的永安药业几乎没有议价权,公司经营成本也随着石油价格的波动而剧烈变化。
为了从原材料的桎梏中解放企业,2010年6月,上市不到半年的永安药业即决定耗资近6亿元,分别向牛磺酸的上游环氧乙烷,以及下游牛磺酸产品扩张,以打造一个全牛磺酸产业链。
由于向上游石化企业并购几无可能,永安药业重金从美国购买了酒精法生产环氧乙烷专利,预计在2011年底完成建设投产。但这几乎是孤注一掷的行业豪赌,也让市场对永安药业未来的发展担忧。
银河证券分析师王国平指出,由于制作酒精的玉米可用作生物燃料,具有一定的替代性,这导致玉米价格走势基本与石油价格走势趋同,在此背景下,采用大规模的酒精法生产环氧乙烷,是否可以压缩原材料成本还需考证。
这也就是说,永安药业花费3.81亿元建立起来的酒精法生产环氧乙烷,以控制原材料成本的打算,最终可能因为玉米价格的上涨而落空。
同时,根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的统计,全球牛磺酸需求年均增长幅度在10%~20%左右,中国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牛磺酸生产国和出口国,生产的牛磺酸约90%用于出口。
这就导致国际贸易中的订单需求量,成为牛磺酸生产企业的命脉。湖北一位牛磺酸销售经理告诉记者,“企业现在都是与特定厂家订单生产,相互之间竞争很激烈,怕被人挖(客户)。”
而在使用美元为结算货币的国际贸易中,牛磺酸的出售方还将承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而这对于一季度综合毛利率只有23.49%的永安药业来说,无疑是更大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