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9/20 0:00:00 来源:
未知
在9月6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上,品牌影响力正在逐渐上升的吉林人参受到了国内外客商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吉林省开展“人参振兴工程”,特别是2010年,卫生部批准了吉林省作为“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试点”后,吉林一些人参制品生产企业坦言,这既是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更是自主创新支撑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2011年2月,我国首次成功地完成了人参基因组框架图谱的制作,这将为人参的育种、加工、产品开发,尤其是人参功能性食品、化妆品、保健品整个产业提供技术保障,为开发人参新药和药食同源新产品,加快人参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科技支撑。吉林人参正在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
“药食同源”拉长人参产业新链条
“药食同源”的人参产品,悄然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在9月6日开幕的第七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上,通化市力推“医药名城”和“科技人参”主题,组织了吉林紫鑫药业、通化一洋、修正参茸、干支人参等6户重点人参深加工企业参会,全面展示人参“药食同源”试点后,人参食品的研发、生产成果。
在紫鑫药业展厅,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吃了各种风味人参糖的人们,不住地说“好吃、好吃。”据在场的紫鑫药业董事长郭春生介绍,去年企业就着力在省内人参主产区建立了四个人参生产加工基地,并成立了两家研发公司,开始立项研发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大类的500个人参系列产品。目前,已有100多个品种研发成功。今年初,成为国家批准吉林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试点企业后,已有人参果蔬酵素口服液、人参软糖、人参纤维曲奇饼干、人参枸杞苹果饮、人参茶、人参咖啡、人参蜜片、人参酒、人参面、人参饮品等41个品种获得“药食同源”生产批准。在“中国红”元素浓郁的通化一洋保健品有限公司展厅,人们纷纷品尝人参饮品“元秘―D”。人参“药食同源”试点,通化一洋的人参可乐、人参桂圆饮料、人参菊花饮料等9个产品获批进入食品。
人参素有“百草之王”美誉。作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人参主产区,吉林省人参产量占世界的70%,出口量占世界的60%。但长期以来,人参不能进入食品领域,极大地限制了吉林人参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吉林省开展“人参振兴工程”,推动人参产业做大做强。特别是2010年,卫生部批准了吉林省作为“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试点”后,吉林省首批确定了25家试点企业,在科学、安全基础上大力开发人参食品。吉林人参研究院院长蔡树群表示,利用现代技术研发人参高端产品和长白山天然资源新产品,实现人参加工产品的创新,提升人参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并做好前瞻性技术的储备工作,是人参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以,科技创新是人参产业健康发展的源泉。”他说。
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全省上下开展了振兴人参产业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确定了人参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向;进行了科学规划和布局;出台了《吉林省人参管理办法》;强化了政策资金扶持;调控了生产规模,优化了种植结构;推进了人参进入食品试点工作;全力打造了‘长白山人参’品牌;强化了标准化体系建设;启动了人参基因组计划;加大了产业宣传力度。”
主管这项工作的省农委副主任、省振兴人参产业推进组副组长刘丰艳,总结了近年来的进展情况。2010年,人参产业总产值实现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鲜参价格达到48元/公斤,比上一年翻了一番。人参产业已经成为主产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从2009年开始,省农委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各产区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有关市县和省直部门的意见,多次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论证,制定了《2010-2020年人参产业发展长远规划》和《吉林省人参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人参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规划对人参产业进行了合理布局,按照中药材G A P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在人参重点县(市、区)规划和启动建设了五种模式的20个人参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规划建设了抚松人参产业园、集安新开河产业园、敦化敖东工业园、靖宇健康产业园、延吉紫光产业园、长白产业园等6个人参产业园区。经过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目前基地和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吉林省人参产业的行政和行业管理,经过全省各级人参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研究制定了《吉林省人参管理办法》(草案),去年末获得了省政府通过和颁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将吉林省人参产业纳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通过对人参种植、加工和流通等全过程实行法制化管理,全面提升吉林省人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0年,在全省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省政府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人参产业发展,支持项目44个,带动资金投入7.273亿元。并开展了测土栽参、人参种植保险、农机购置等多项补贴。今年,省政府专项扶持资金增加到了3500万元。各地也都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
人参不能进入食品,是多年来制约吉林省人参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责成相关部门全力协调国家有关部委和国内知名专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率先在吉林省开展了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的试点工作。目前,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试点工作已经获得国家批准,吉林省首批确定敖东药业、紫鑫药业等25户试点企业,工作进展顺利。为加强品牌保护,2010年,吉林省成立了“长白山人参”品牌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品牌标准制定、企业筛选、品牌产品开发等工作。申报了马德里联盟的82个成员国和10个特定国家的“长白山人参”国际商标注册。确定了康美新开河(吉林)药业有限公司等13户企业的71种产品为首批“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
经努力争取,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将秘书处设在吉林省。吉林省组织全国40多个单位、79名专家开展了人参系列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现已颁布实施了国家标准14项,地方标准8项。2010年,又组织开展了42项“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等的地方标准制定工作。中国人参基因组图谱测序,是破解人参产业精细化、科学化发展瓶颈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基础工作。2010年4月28日,在长春举行了中国人参基因组计划启动仪式,省科技厅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共同签署了中国人参基因组计划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人参基因组研究与开发工作正式启动,人参产品及功效深度研究开发进入了新阶段。
“基因组图谱”助力千亿产业规模蓝图
2011年3月4日,中国首度对外公布人参基因组图谱。据吉林省通化市政府相关人士介绍,人参基因组图谱由通化市政府、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吉林紫鑫药业共同协作开发绘制,为人参的种植、防病、开发与人参产业发展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同时,人参基因组图谱测序是破解人参产业精细化、科学化发展瓶颈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基础工作。据中科院于军博士介绍,人参基因组图谱的测定将获得人参最基本的生物学信息,为基因组多样性、基因组起源以及基因组进化等研究提供数据。
2011年8月2日,吉林省振兴人参产业现场会在集安市召开。副省长王守臣强调,吉林省人参产业振兴正处在关键阶段,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增强紧迫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确保人参产业振兴健康有序快速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产业集约化的发展方向,着力把人参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吉林全面振兴作出新的贡献。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参业产值实现200亿元,参农收入年均增长20%,60%以上的人参产品达到绿色、有机标准,精深加工量占总量比重达到40%以上。到2015年,参业产值实现400亿元,参农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人参产品普遍达到绿色、有机标准,精深加工量占总量比重达到70%以上。到2020年,参业产值实现1000亿元,参农收入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通化市委书记张安顺表示,该市未来将努力推动人参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加工精深化,积极开发人参新药和药食同源新产品,推动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档次,尽快做大做强。同时,要提供优惠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打造通化的人参产业基地。
根据吉林省的产业战略规划,未来吉林将全力打造人参特色产业,按照绿色、有机标准,实施品牌战略,2020年人参业产值将实现1000亿元。目前吉林已确定长白、抚松、靖宇、临江等15个县(市、区)为人参标准化种植重点发展区域。
此外,紫鑫药业的人参种植基地项目、康美药业吉林人参产业园和修正人参产业园等六个人参产业园都将动工建设。吉林省人参产业龙头企业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春生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密切院企合作,深化人参领域科技研究和科技公关,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参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系列产品的精细加工开发,使高附加值的人参精细加工产品成为公司发展的有力保障。据他透露,去年通过增发募集的10亿资金都已经到位,4个募投项目将争取在今年9月1日前全部完工,这比原来规划的时间提前近两年。
吉林人参这一产业到底有多大发展潜力?上海医药工程研究院的一位教授曾语出惊人:“吉林人参产业有年产值4000亿元的发展潜力。”其实早在几年前,吉林省振兴人参产业的保卫战就已开始。吉林省人参商会现已有100多家会员单位。商会成立伊始就在“统一”这一点上做文章。包括统一商品品种名称、统一产地、统一环保包装与防伪、统一规格和价格、统一经营理念,树立品牌形象,控制市场总量等。在此基础上,吉林省政府和敦化市政府曾各出资40万元,将已被吉林省一家公司注册的“长白山人参”商标买回。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众多消费者都知道,最地道的中国人参产在长白山。“长白山人参”这一商标可以说是无价的金字招牌。与此同时,吉林省还采取了一系列相应举措,真正将“长白山人参”的品牌树立起来,最终振兴吉林人参产业。措施主要包括:组织实施“吉林人参振兴工程”,启动“人参优质高效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和“人参标准化及系列产品开发”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除此之外,还制订了吉林省人参产业今后发展将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即一是不能盲目追求产量,而要追求质量,同时实行市场策略,将低档人参产品与高档人参产品区分开来,创出品牌;二是改进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在销售市场上铺设自己的渠道,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
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目前,吉林省振兴人参产业取得了初步成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专家表示,从产业发展上看,主要是精深加工和高端产品少、品牌影响力小、人参生产经营者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特别是过去存在的个别地方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管理混乱,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没有有效解决,损害了吉林人参形象,制约了人参产业发展。从工作机制上看,一些县(市、区)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有的地方还没有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没有配备专门工作人员,没有形成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组织管理服务体系,不利于工作的深入有序开展。
从项目落实上看,据去年项目检查发现,个别地方为了获取省专项扶持资金,过分注重项目申报书编制,而忽视项目资金落实,存在项目实际建设情况与上报内容不符合等问题。有些园区没有完成责任目标,有些入驻的企业也没有真正按照计划投资兴建。有的基地缺乏完整的建设方案和建设实体。
“我国人参产业处于亟需国家保护的幼稚期。”吉林省人参产业龙头企业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春生表示,中国目前涉参企业大约有2000家,典型的小而散,没有大型、著名品牌的龙头骨干企业,人参产品仍是初级加工,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我国是人参产量大国,却是人参产业的小国。2007年,中国人参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出口占70-80%,但世界人参总产值500亿元,中国只有16亿元,不到世界的4%。2010年,中国人参产业与2007年相比,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民族人参企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培育。目前,中国从事人参种植、加工和贸易企业,典型的小而散,缺乏有较强资金实力、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涉参企业。在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只是日本和韩国参企的低廉、优质原材料供应基地,没有定价权。中国人参出口到韩国,经过加工后售价是进价的10倍以上。1984年、1997年、2001年、2005年,韩国及日本参企巨头通过国内代理商与参农大量签订长期收购合同,并支付少量定金,广大参农大量种植人参,而在人参大量收购年份,其代理商以重金属超标、关税调整等种种借口毁约,并将储备人参向市场低价抛售,造成人参大量过剩的假象,人为压低人参价格,致使人参价格大跌。由于国内人参市场缺乏有效监管,其代理商暗中低价收购,低价出口给韩国参企。通过囤积、抛售、收购等手段,经过四轮冲击后,在2005年我国人参价格跌到了近30年的最低点,水参最低价仅为5-6元/市斤。部分参农被迫破产,出现了因偿还不了种参欠下的债务而自杀事件。在长期价格低迷中,外国资本不断低价收购中国优质、低廉人参,精加工后销往世界各地,谋取暴利。
郭春生认为,人参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关系国民健康。药食同源打开人参的市场空间,必将进入高速发展期,期待国家制定国家人参产业发展政策。人参是食品中的“稀土”,把人参作为战略资源,出台未来5-10年国家人参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促进人参产业健康发展的系列政策。其次是国家能制定国家人参药食同源的质量和技术规范标准。国家加强对人参食用的技术攻关,制定人参进入食品的国家级质量技术标准和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确保人参入食的安全。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药食同源。给予人参行业内的龙头骨干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借鉴韩国经验,在不会引起市场价格较大波动和企业自用的前提下,适度放宽骨干企业收购人参的比例限制,鼓励行业内兼并重组。给予骨干企业一定资金支持。同时加强对人参行业的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环境,推动人参产业有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