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今日新闻 > 朱镕基警示房地产“过热”:要考虑可持续发展

朱镕基警示房地产“过热”:要考虑可持续发展

中国虎网 2011/9/22 0:00:00 来源: 未知
  “最近,还有一种谬论,国外的报纸也有,国内的报纸也有,说房地产项目这么沉重,都是过去分税制搞坏了,说税收都收给中央了,地方没钱了,所以只有发展房地产才有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2011年4月22日,82岁的国务院原总理、清华大学1951届校友朱镕基来到清华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与师生座谈。

    在上世纪90年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房改无疑是朱镕基面临的重要经济课题之一。在此期间,他力推的公积金改革、“安居工程”和保障房配建制度,都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0年间,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跌宕,牵动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脉搏。据《朱镕基讲话实录》披露,直到朱镕基卸任前的2002年,他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表达了对这一问题的关心。

    他说,“我现在的提法还是,在局部地区、个别地区,房地产已经出现一点热。同志们,从一点热到过热是很快的,半年就行,我对此有几十年的经验。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一定要考虑可持续的发展。”

在沪率先建立公积金制度

 

    朱镕基与房改颇有渊源。早在1988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全国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随后上海市便率先启动了房改试点。而在当时,朱镕基的职务正是上海市市长。

    1991年,在借鉴新加坡制度的基础上,朱镕基经过反复论证,在上海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到1994年,这一制度被纳入《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中。

    公积金制度的建立成为这次改革最关键的一步。1995年12月25日,已就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全国住房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说,“我认为公积金的使用和管理是房改的中心环节,关系到整个房改工作的成败。”

    在当时收入水平相对不高的情况下,公积金的缴付比例被设定为5%,即“个人交5%,单位拿5%”,并设银行专户储存,由政府财政监督。

    这一制度迅速在全国推广,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住房资金问题。1997年1月24日,朱镕基在出席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对此继续推进。“这几年开过多次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都是在强调推行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但是从全国来看,目前住房公积金的归集率还不高,公积金提取的比例较低,进展也较慢,不够平衡。我认为现在是时候了,可以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率。”朱镕基在这次会上说。

    此后,各地不断出台地方法规,提高公积金提取比例。直到2005年,三部委出台的  《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强调,公积金的提取比例应保持在5%到12%之间。

    官方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额3.15万亿元,归集余额1.94万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末,归集总额7.21万亿元,归集余额4.01万亿元。

    但在另一方面,对于公积金的管理和监督却一直存有漏洞。有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积金管理留下的问题一直延续至今。2010年,住建部在28个城市试点公积金建设保障房,欲强化该笔资金的运用。对于这一政策,业界褒大于贬,但公积金的使用和监管中存在的部分问题,目前仍未得到真正解决。

大力解决安居工程资金缺口

 

    公积金反映出房地产资金悖论的一个侧面:一方面是不断膨胀的公积金余额;另一方面,保障房建设却面临着较大的资金缺口。时至今日,这一问题仍在困扰着各级政府主管部门。

    自上世纪90年代保障房建设伊始,资金问题就一直存在。1994年8月4日,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朱镕基在会上披露了一个数字:在当年的“安居工程”试点建设中,上半年地方资金到位率只有24%。

    这样的情景似曾相识。在近年来的保障房建设中,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保障房建设的瓶颈。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提交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8月底,当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394.9亿元,完成率仅为23.6%。

    “安居工程”于1995年正式推出,主要由政府和银行筹款兴建,房屋直接以成本价向中低收入家庭出售。其后演变成经济适用房。

    到1997年,“安居工程”面临的资金问题仍然十分明显。当年1月24日,朱镕基在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安居工程”和公积金制度结合起来,用以解决商品房建设的资金问题。他说,“解决住房问题的资金怎么解决?全部盖房子的钱都让银行来拿,那是搞不久的,也是搞不多的。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践表明,建房资金还得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分担。”

    对此,朱镕基在上述会议上提出了一项影响深远的政策,即  “配建”。“地方政府要统一管理,经营性房地产公司都要承担一定比例的‘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以经营其他业务的盈利弥补建造‘安居工程’可能出现的亏损。”

    他还透露,这项政策是马来西亚住房部部长“介绍”的。在马来西亚,这已被列入法律条文中。

    如今,商品房配建保障房已被纳入到土地出让的硬性要求中。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保障房建设的资金问题,但在调控深入、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也造成企业拿地热情的减退。

    而在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方面,尽管政府不断尝试使用各种金融工具,但多位业内人士曾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未来几年保障房建设保持在较大的规模,资金缺口仍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住建部估算,今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共需资金约1.4万亿元,其中政府投入5000多亿元,社会力量投入8000多亿元。按住建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8月,全国保障房开工率已达到86%,但保障房建设的后续资金仍被认为是困扰其建设进度的主要问题。

警示房地产市场“过热”

 

    上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事实上还有着另外一个经济背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受此影响,我国出口增长率出现下降,国内商品库存猛增,消费需求低迷,经济形势即将陷入低速增长中。

    但有数据显示,当时全国居民储蓄高达5万亿元,这部分消费潜能的释放,经济复苏或可迎刃而解。在这一局面下,中央确定了一项重要措施——启动内需,具体做法则是催热房地产。

    1997年初,朱镕基在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大力推行住房商品化、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是振兴整个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他说,“如果要提出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就是实行住房商品化,加快住房建设。”他还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和公积金结合的、有一定资金渠道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不是高级住宅,也不是写字楼。

    1998年1月以后,房地产市场进入一段快速发展期,但2000年之后的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很快迎来第一轮泡沫。2002年末,朱镕基在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曾明确提出警示,指出“房地产从一点热到过热是很快的,一定要考虑可持续的发展”。

    2002年以后,我国房地产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并与汽车产业一起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2006年到2007年间,房地产吸引了大量民间投资,不少实体企业纷纷涉足楼市,并造成又一次市场泡沫。与此同时,有关“房地产绑架经济”的言论也甚嚣尘上,这也恰恰印证了朱镕基当初的担心。

    如今,房地产市场进入理性的发展阶段,加之中央的强力调控,使得房地产投资虽仍然保持较高增速,但投资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多位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保障房投资已成为房地产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并继续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动力。

    但有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在不少实体经济行业尚未真正复苏、投资渠道缺乏的情况下,民间资本投资房地产的热情仍然很大。因此,应在继续坚持调控的基础上,警惕房地产市场潜在的“过热”风险。

    朱镕基在  《朱镕基讲话实录》中的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讲话,现在看来,至今仍具有前瞻性。

    目前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正在进行中,如何保证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保障房建设,打击过度投机行为,依然是房地产领域的重要课题。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