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10/13 0:00:00 来源:
未知
频繁的出差,一个接一个的会议,每天的工作时间常达16个小时……很难想象,这位全国阿胶行业的代表性传承人、央企上市公司老总——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玉峰,居然没有一位专职秘书。问起原因,这位山东汉子朴实地说:“开源节流,为公司节约开支嘛。”
这话可不是做秀。对于这位16岁就入厂,早已把东阿阿胶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的人来说,朴实情感背后,他已将东阿阿胶融入了自己的生命。
“东阿阿胶是我的生命轨迹”
从临时工到学徒到班长,他成为同兴堂第八代阿胶制作传人
东阿阿胶厂创办于1952年,是国内第一家国营阿胶厂,在山东省东阿县也是大单位。1974年,16岁的秦玉峰应招到东阿阿胶厂做临时工,这份工作让农民出身的他备感珍惜。
然而对于当时的秦玉峰来说,除了知道阿胶是由驴皮炼制而成的,其余一无所知。进厂之初,他只是一个学徒工,但师傅刘绪香却非常欣赏这位徒弟,“秦玉峰有悟性、用心学,也肯钻研。”
懵懂的秦玉峰当时大概不知道,这位师傅不仅是整个阿胶厂最优秀的炼胶药师,还是创立于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的东阿阿胶制售坊——同兴堂的第七代传人。正是这样的机缘,勤奋的秦玉峰从师傅那里逐渐学到了精湛的全套炼胶技法。
由于当时年纪小、个头儿也小,秦玉峰就先从洗皮和泡皮学起。他跟师父一起把收购回来的驴皮浸泡到泡皮池中,待到驴皮浸软之后放进简易洗皮机中搅拌洗净,然后手工将驴皮上的驴毛刮净,再小心地将其晾干收藏起来,等待冬天到来(当时受技术和原材料限制,阿胶炼制生产只能在冬天进行)。
冬天,刘绪香带领徒弟们将驴皮用铡刀铡成一个个小方块,浸泡洗净放进大铁锅,煮完之后,秦玉峰他们要去搓皮。驴皮搓干净了,就进入了化皮程序。一块块驴皮被化成了汁,掌握独门秘笈和火候的师傅这时候显得尤为神秘。“当时还是直火炼胶,所以火候的把握非常关键,控制不好、驴皮里的杂质出不来,阿胶掺杂了别的味道就不好吃了。”刘绪香说。因此,盯锅、看火候这些技术只能意会、难以言传,掌握得如何就要看徒弟们的领悟能力了。
面对1.5米直径的大锅,秦玉峰当时瘦小的身材显然难以应付,但他发挥勤快、机灵的优势,逐渐掌握了炼胶技巧。“当时的条件极其艰苦,大铁锅都是敞口的,烟雾弥漫,有时候搅拌都搅不过来,但后来学的也还不错。”
就这样,秦玉峰从临时工变成学徒,再从学徒变成了班长,这位得到师父“真传”的制胶技工,成为了同兴堂有完整传承记载的第八代阿胶制作传人。
重塑阿胶价值体系
文化营销带来阿胶作为传统滋补养生品牌的价值回归
2006年,进入工厂32年之后的秦玉峰成为东阿阿胶总经理,扛起了振兴阿胶行业的这面大旗。
经过多年的努力,当时的东阿阿胶已步入稳步发展的阶段,但秦玉峰却意识到:很多年以来,社会大众对于阿胶的认识一直停留在补血、女人专用上,而事实并非如此。对中国传统滋补养生之道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人参、鹿茸和阿胶被称为中药三大宝。”然而当前东阿阿胶并没有获得与人参、鹿茸相对等的价值体系和市场认知。
“在明代,记录商业史的目录对阿胶的商业流通有详细记载。阿胶当时每市斤课税银一钱六分,按当时税收惯例,流通税占销售额的1/20,推算阿胶价格大致为每市斤三两二钱白银,折算到现在相当于每市斤6000元人民币。”作为阿胶新一代领军人物,秦玉峰备感责任重大,他提出阿胶发源于东阿,必须光大于东阿,东阿阿胶人使命在肩,在实现其价值回归的同时实现价值体系重建。
秦玉峰上任后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通过文化营销实现阿胶“价值回归”。他开始组织人马梳理阿胶的历史、历代医师和文人对阿胶的评价与描述,以及各种逸闻与传说。
通过潜心研究,他们还真找到些好东西 ,既有朱熹劝其母进服阿胶的书信,也有曾国藩千里迢迢送阿胶为老母祝寿的传奇。它们有的变成了阿胶文化史料,有的变成了《阿胶拍案惊奇》。
“阿胶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透过阿胶的历史我们能够真实的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秦玉峰说。在整理史料时,他们也“惊奇”地发现了关于阿胶的医方医案3200多个,还有200多膏方和200多食疗方与阿胶有关。他们把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印刷成册,送给消费者,让百姓既知道阿胶何以得名以及阿胶之功效,也知道阿胶到底该如何进服。
这些投入都取得了丰厚的回报,从2006年到现在,阿胶行业从一个沉寂的小行业,重新成为大众养生保健的重要选择。东阿阿胶仅阿胶块销售额从3个亿增长到了10个亿。不仅如此,文化营销战略实施以来,东阿阿胶的新老产品都供不应求,复方阿胶浆销量增长30%以上,补血市场占有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此外,文化营销带来的“价值回归”还体现到了股价上。虽然近两年来股市动荡,但“东阿阿胶”的最高涨幅一度达到近4倍。
传承人的责任与执着
传承阿胶文化,成为他生命的主旋律
2009年6月11日,随着东阿阿胶制作技艺正式进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秦玉峰也成为了阿胶行业的代表性传承人。
秦玉峰在东阿阿胶30多年,从学徒、班长、科长、厂长助理、副总经理、总经理这么一路走来,脑袋上却从来没有顶过“传承人”这一头衔。怎样才能称得上“传承人”?“不仅要带领企业发展、壮大,更重要的是弘扬阿胶文化,使行业健康发展。”秦玉峰说。
在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的时候,秦玉峰和炼胶师傅们发现了关于九朝贡胶的记载,这种胶也叫九天贡胶,它在九个朝代都是贡品,其制作方法、工艺、时间、地点、原料都非常讲究,史料也非常详细。“在清朝的时候,冬至这一天,皇帝会派四品大员到东阿县监制阿胶。制作九朝贡胶要在冬至子时取水,由制作技艺传承人专门炼制,因为时间性和稀缺性,因此价值非常高。”
“为了将其保护和传承下去,我们恢复了九朝贡胶的纯手工炼制。”秦玉峰说。于是,从2007年冬至开始,东阿阿胶每年都举办“冬至膏滋节暨中国阿胶文化节”,对“上品”和“圣药”进行声势浩大的纪念与重塑。
那一天,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秦玉峰,在山东东阿县广场西侧的阿胶井亭内,在古朴的《和一》乐声中,带领老胶工祭典药王。子时来临,他用木桶从阿井中取水,用扁担挑到炼胶金锅旁,8名老胶工随之取水、担水倒入金锅,开始了阿胶极品九朝贡胶的炼制。秦玉峰说,举办这样的神圣仪式,既为正本清源,又为“阿胶价值回归”,和阿胶炼制技艺的传承。
除了恢复了中断百余年的九朝贡胶的生产,东阿阿胶目前还生产福字阿胶、喜字阿胶等传统品种。秦玉峰表示,今后要逐步恢复更多传统品种的生产,以适应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保健,让更多的阿胶古代经典验方和民间验方复活。
东阿阿胶作为阿胶行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企业,为了让阿胶传统制作技艺永远活下去,日常工作非常繁忙的秦玉峰还接收了三个徒弟,这三个徒弟是从公司阿胶生产人员中精心挑选的,历年产品一次合格率都是百分之百,历年产品优等品率排名最靠前。
秦玉峰表示,待公司阿胶古方生产线建成之后就让这些徒弟跟班学习,也要让老炼胶工上岗带徒,用八九年的功夫使这些徒弟精通阿胶古方生产全过程的百余道工序,并掌握炼胶技术、中药炮炙加工等两到三门专业理论后才能出徒。
除此之外,秦玉峰还计划专门招收了一名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生、博士生作为徒弟,让阿胶制作工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得到传承和保护。
五年再造一个新东阿阿胶
围绕阿胶主业,做大补血、滋补、美容三大市场
秦玉峰上任后,“转型”二字可谓东阿阿胶的主旋律之一,文化营销向营销文化转型、由健康产品制造向健康管理方案提供转型。伴随着这些转型,东阿阿胶也成功地实现了由一家中药品牌企业向中华气血滋补国宝级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对于秦玉峰来说,对东阿阿胶的规划还远不止于此。“未来东阿阿胶的发展战略,还将继续致力于阿胶全产业链的掌控,第一、第二和第三产的协调发展。我们将在上游拓展阿胶原料业务,下游拓展健康服务业,保障东阿阿胶的持续发展。”
在驴皮资源依旧紧缺的情况下,东阿阿胶将继续“以肉谋皮”策略,围绕驴综合价值提升实施产品研发,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实现产品生产全过程可溯源的全产业链模式,最大限度保证产品安全;围绕阿胶方便服用和经方验方实施产品研发,围绕人群细分和市场定位,进行以上市产品临床再研究,扩大应用范围;以四季养生膏方为载体,以健康管理连锁店为平台,开发健康服务产品。
而在下游,东阿阿胶则将继续实施营销文化和价值回归工程,塑造强势品牌,提高溢价能力和盈利;布局健康服务产业,通过服务促进产品增值;寻找机会实施外延扩张、扩大规模。
“‘十二五’期间东阿阿胶将围绕阿胶主业,聚焦核心和潜力产品,实施培育多个品牌战略,做强做大补血、滋补、美容三大市场,药店、商超、医院、健康管理连锁四大终端。未来我们还将针对大病种开发中药和生物药,围绕亚健康需求开发保健食品。”
“是要通过继承、创新、国际化、标准化的过程,用五年时间再造一个新东阿阿胶,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秦玉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