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10/17 0:00:00 来源:
未知
作为中新药业的企业理念和使命,“天人同序,惠福民生”这句关乎企业使命的口号,并不是从天而将。人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达仁堂“达则兼善”的胸怀,隆顺榕“济世寿人”的志向,乐仁堂“乐在当世,仁及子孙”的追求。“天人同序,惠福民生”是在对传统文化精髓的领悟、摄取之后,自觉与当代精神交汇,体现出当代医药人在遵循自然规律时的谦卑姿态,在服务人类福祉上的进取心态。
在天津医药集团整体产业布局中,中新药业被确定为绿色中药板块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在集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中新药业的发展是惊人的,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到近37亿元,同比增长27%。能拥有这样的发展速度,中新药业蕴藏着怎样的管理经验和成功秘诀,今后又有什么样的远景规划,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中新药业董事长郝非非。
这位大型医药集团的掌门人,低调没有架子,但眉宇之间充满企业家的睿智。举手投足间,他流露出企业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办公桌上,摆着一摞摞财务报表。或许,那一串串丰腴的数字,在郝非非眼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
谈起中新药业这几年的快速发展,郝非非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说,企业能进入快速发展有多种原因,但观念的改变无疑是最重要的。企业的管理者只有具有正确的经营理念,才能带领企业走出一片天地,才能赢得市场和未来。
商业体系瘦身
商业效益“长膘”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影响结局。对于这一点,郝非非有着独到的认识。
5年前,他刚接手中新药业的时候,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企业内耗严重效率低下。与大多数工商混合型企业一样,中新药业旗下也有很多商业分公司,除了医药连锁企业,还有4家较大的工业销售公司。除主营速效救心丸的销售公司外,隆顺榕、达仁堂、乐仁堂等企业都有独立的销售公司,每个公司都在外埠设立办事机构,渠道重叠,各自为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相互竞争,把本来就微薄的利润都消耗掉了,造成商业板块多年亏损不见好转。
郝非非介绍说,针对当时的情况,中新药业按照“工业要利润、商业要规模”的调整思路,从中新药业实际出发,明确了“速效龙头板块、工业主体板块、市内商业板块和科技板块”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整合重组。对工业销售,合并隆顺榕和达仁堂的销售公司,成立药品营销公司,主要负责隆顺榕和达仁堂主要产品在全国的总经销。对商业体系,以医药公司为核心整合市内医药批发业务,变“多家并存”为“一家统管”:严格划分各企业的业务范围,实行分类经营、分区经营和错位经营;建立采购、调拨、仓储、配送统一的集中式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业务整合和一体化运作。
郝非非说,通过2007年的整合市内商业板块,2008年取得重大进展,2009年实现盈亏平衡,2010年全部消灭了亏损,牢牢地确立了经营优势。由于采取统一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销售,中新药业提高了医药公司的话语权,企业的效益得到大幅提升。商业板块的高效率运转,促进了中新药业自产药在天津地区的销售。商业板块和工业板块的良性互动,使中新药业发展进入了快速上升阶段。
转换经营模式
建立药材“蓄水池”
经营理念决定着企业的成败,经营模式影响着企业的未来。近几年中新药业的发展验证了这个观点。
郝非非说:“我刚上任时,中新药业自营利润低,多数企业亏损,盈利基本靠对中美史克等公司的股权投资收益;主打产品速效救心丸市场价格混乱,‘黄金’卖出‘白菜’价。因为连续两年亏损,A股市场上的中新药业戴上了‘ST’帽子,领导班子压力很大。”说到这里,郝非非的思绪仿佛又拉回了几年前。他停顿了一下说:“转换经营思路,营造市场氛围,是企业面对市场必须做出的选择。过去,中新药业一直沿用传统的返利推销模式,造成药品价格比较低。现在,我们更加注重掌控商业网络的销售终端,通过业务员下农村进社区,找专家给患者做讲座,加大在这一环节的推广和宣传。终端市场开拓了,企业产品的销售也就自然上去了。”
通货膨胀是许多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今年,中药材的价格上涨比较厉害,但这些对中新药业的发展却没有形成特别大的压力。
谈到这个话题,郝非非脸上显现出几分自豪,他说:“药材受气候和药农种植积极性影响很大,周期性比较明显。根据对药材市场的观察,药材价格涨跌周期一般是3到5年。过去,为了降低资金压力,库存比较少,需要时购买只能随行就市。从2008年开始,我们更新观念,当市场供过于求时购进原材料,而在价格大幅上扬时则会使用前期储存的原料。这相当于建立了一个蓄水池,雨水充足时储水,干旱时则从蓄水池中放水抗旱。”
郝非非透露,正是因为建立了药材的“蓄水池”,今年中药材的价格提高很快,但中新药业的成本只增加了1000万元左右,有效地规避了成本压力。
中新药业通过经营模式的转变和对成本的控制,自营利润逐年增长。2009年,中新药业自营利润已达到1.4亿元,2010年升至2.1亿元,2011年有望进一步大幅提升。
紧贴中药现代化
坚持技术创新
企业插上创新的翅膀,就不会留恋低空的飞翔。对于创新,郝非非有着太多的感触。他说:“中药现代化的核心是在现代化三个字上。我理解中药现代化首先要不断地创新,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新产品,占领科技的制高点,这肯定是毫无疑问的。”
郝非非介绍说,中新药业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历年来都是非常大的。中新药业每年的科技投入比例约占到工业销售收入的5%以上,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8%。2010年,在所有科技预算外,在中新公司本部,又推出1000万元的计划外科技投入资金,也就是说随时有好的项目,或者科研投入的话,可以动用这1000万元。
郝非非在科研项目投入上如此“大方”,是因为他深知创新的重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企业保持活力的根本因素。在医药行业,只有不断推出新药,医药企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前进、壮大。”
以中药创新统领经营发展思路,注重自主创新研发,成为中新药业的发展方向。现在,中新药业已经拥有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六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一个市级中药现代化技术工程中心以及国家人事部批准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另外,中新药业拥有专利申请587件,其中发明专利351件;拥有授权有效专利214件,其中发明专利93件;独家处方64个,独家剂型42种。这些技术家底,使得中新药业有资本在医药行业勇立潮头,成为医药行业的“弄潮儿”。
盘活老字号
落实大品种战略
“盘活老字号是苦练内功,落实大品种战略是向外突围。”当记者问到如何处理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时,郝非非如是说。
中新药业经百年而根深,沐风雨而叶茂。成就百年老店的因素众多,但核心则是与时代脉搏相契合的求变与创新。历史上,隆顺榕、达仁堂、乐仁堂这些中药老字号,不仅创造出雄厚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出内涵丰富、传承至今的企业文化,这些成为天津中药产业薪火相传的精神财富。如今,隆顺榕、达仁堂、乐仁堂三个百年老店都聚拢于中新药业旗下,齐齐跻身“中华老字号”百强榜。
郝非非说,在挖掘与恪守核心理念价值的同时,中新药业对所属的三大老字号的文化内涵,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元素,纳入中新药业品牌体系的建设过程,这才使得百年中药品牌的价值和范畴得以延展与提升。因为三大老字号企业的文化传承,才有了中新药业的底蕴;因为中新药业的自觉提升,三大老字号企业的文化才有了发展的归宿。
作为上市公司的中新药业,实施大品种战略是重中之重。郝非非说:“中新药业将进一步实施‘大品种战略’,按照‘做大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形成大品种群,做实中新药业的发展基础。除了速效救心丸、通脉养心丸、清咽滴丸、特子社复等四个销售过亿元的产品,还将培育出紫龙金片、清肺消炎丸、藿香正气软胶囊、麻仁软胶囊等销售过亿元的产品,5个销售过5000万元的产品,一批销售过3000万元的产品。”
布局中药出口
铺路未来发展
“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对个人来说是贪婪,但对企业来说是远见。唯有这样,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快,才能走得更远。
郝非非说,自2009年以来,中新药业已经在着手布局中药出口,为未来的发展布局。过去中新药业出口都是自然的、零散的销售,近几年中新药业在这方面下了力气。除了紧锣密鼓地进行产品在国外的注册,还对商标进行了整体的规划注册,目的是将来打向国际市场后能对市场有一个良好的控制。到目前为止,中新药业一共有72个产品在世界20多个国家进行注册,包括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像菲律宾、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
与此同时,还对经常出口用的主商标“长城”商标,在25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进行了注册;老字号“达仁堂”商标,现在在美国等7个国家同时进行注册。
另外,中新药业与日本企业签订了一个长期购销合同;澳大利亚不仅允许中新药业的产品在那销售,还将产品委托中新药业加工;中新药业的药材饮片也开始正常出口韩国。
据了解,中药出口并不容易,尤其欧美国家对中药进口的限制非常严格。药品以何种方式进入对方市场,是考验智慧的。
郝非非介绍:“中新药业产品的出口,采取了多条腿走路的方式: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可直接以药品方式注册;但在有些地区直接以药品注册目前还有一些难度,只能以食品添加剂、原料药或者是其他项目进行注册。”
对于海外市场,郝非非语重心长地说:“目前,虽然出口销售对中新药业的经济还起不到什么支撑作用,但是这两年的投入就是为企业以后的发展铺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有远见,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长久发展。”
产业链拉长加粗
多轮驱动后劲足
企业家的胸怀有多大,企业就能走多远。郝非非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管理者。
当记者问到中新药业未来的发展战略,郝非非信心十足地说:“中新药业以2008年的销售收入34亿元为基数,到2011年将翻一番,达到68亿元,这一目标今年肯定能够实现。根据医药集团的整体部署,在‘十二五’规划中,中新药业将以2011年的销售收入为基数,再次实现三年翻一番。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将以中药制药为核心业务,化学制药和医药商业为两翼,实现中新药业做大做强。由于基数比较大,实现这一目标有压力,但我很有信心!”此时,郝非非目光深邃。或许,他正在心里设计着中新药业的未来。
他介绍今后的具体发展计划时说,中新药业将通过三方面的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围绕核心产业,向上游和下游延伸,使产业链拉长。这包括建立药材基地,增加药材加工业务,建立品牌药店等多项措施。二、围绕核心业务,介入相关业务,使产业链变粗。三、适时适度介入其他相关领域,形成多元化经营,增加赢利点。
说到“十二五”,郝非非若有所思。或许,身未动,心已远,他的思绪已经进入到中新药业的未来发展蓝图。
有理由相信,郝非非和他的团队一定能够用观念的杠杆撬动未来,把中新药业打造成业绩一流的上市公司、中药现代化的领军者和全国知名品牌。
本报记者 余强 张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