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10/20 0:00:00 来源:
未知
本报讯 墙上贴着各种人体穴位图以及扁鹊、华佗等古代名医画像,厅堂内弥漫着浓浓的中草药香,目之所见、鼻之所闻都营造了古色古香的中医氛围。今年8月底刚刚开张的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医院中医馆的场景深深打动了笔者。
该中医馆由中医骨伤科、中医内科,针灸室等科室组成。其中,中医骨伤科平均每天接待40多名病人,在当地小有名气,有不少病人还慕名从江苏、杭州、上海等地赶来。
据该院院长梁慧军介绍,该院早在2007年起就大力推行中医药业务,中医门诊人数和中药饮片销售额呈逐年增长趋势。
“在病人初中风40天内,对其进行中医理疗和推拿,同时加上适当的康复训练,能有效恢复肢体功能。”正在馆内指导脑卒中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的杨医生告诉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能更好地帮助残疾人康复。
新塍医院中医馆是近年来秀洲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典范和缩影。秀洲区将中医药事业列入“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实现区属医疗机构应建立使用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区域相对独立、服务项目齐全的中医药功能区(中医馆);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置两个以上中医诊疗科室及中药房;7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应配备1名掌握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中医社区医生。
引进和培养中医药人才是秀洲区打造医疗人才队伍的又一项新目标。当地乡镇医院、卫生院纷纷与本市或其他地区的医疗机构建立中医特色专科综合交流机制,并选派青年医生赴外地知名中医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填补秀洲区中医药服务项目空白,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今年,秀洲区正式启动中医药发展“三名”工程,即打造3个“中医名科”,培养3名市级名中医和5名区级名中医,开展3项受百姓欢迎的知名中医药适宜技术。力争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区级医疗机构有中医名科、市级名中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区级名中医,社区卫生服务站有特色适宜技术的中医药服务格局。(佳日)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