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11/14 0:00:00 来源:
未知
作为未来几年的热点行业,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也跟着风生水起。11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生物技术投资峰会上,银行、担保公司、风投企业以及生物企业的多位资深人士就如何开展生物医药领域的专业风险投资进行了深入探讨。
生物医药投资受热捧
“生物制药是未来几年的热点领域。”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海发表示。郑海发在疫苗研发领域做了几年的工作,他认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疫苗、抗体以及血液制品和基因工程药物,将成为未来几年的三大投资热点。
郑海发透露,未来5年将有19个疫苗新药、41个获临床批件新药集中在国内的36家公司中。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安排投资资金规模约94亿元。因此,郑海发认为,未来10年疫苗行业将获得迅速发展,应成为未来几年的重点投资领域。
其次是仿制抗体研发的企业也应成为投资热点。国内研发抗体的企业很多,但郑海发认为国内企业应该倾向于仿制抗体研发,因为现在还没有真正的创新条件支持抗体的研发。再次是血液制品和基因工程药物也将是投资的重点。
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机会已经吸引了众多风投企业的追捧。
中关村发展集团林珂介绍说,中关村发展集团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主要以PE、VC等方式不断支持中小企业。中关村发展集团于2010年投资了4家生物医药企业,单个项目投资额度为3000万元左右,今年的项目投资额在8000万至1亿。在项目落地方面,中关村发展集团继续特色园区建设,整合现有园区资源,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不断尝试走向前期投资。
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副总经理杨国梁介绍说,生物医药是其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2009年至2010年间,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共对30至50家生物医药企业进行了支持,总金额约达5亿元。在反担保设计上,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主要考虑企业的资产内容,并将其资产进行组合后再融资。据悉,该模式受到中小微企业的接受和欢迎。
投资者要有很深专业背景
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施毅分析认为,由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水”很深,成功的投资者要有非常深的专业背景。目前有很多基金转入PE、VC领域,但是具有医疗领域背景的真正基金不多,国内可能只有五六家。
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王科进认为,虽然银行非常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工作,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传统的信贷机制与科技发展不适应,尤其是银行从业人员的传统信贷思维模式。
“银行从业人员还是用传统信贷模式的思维来看待项目,看重资产、现金流等等,他们看不明白生物等高科技的项目,因而也没法作出判断。” 王科进解释说。
“因此银行要创新,就要让银行贴近市场,要更加专业化。” 王科进说,目前部分高科技园区已经设有科技银行。另外,要改变银行从业人员用原来信贷模式看项目的思维方式,同时要请科技专家帮助银行人员判断项目。
需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选择哪一个领域进行投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过健康领域是永恒的。” 百奥维达创业投资公司合伙人李毅说道,“对企业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投资机构进行合作非常重要,一定要看他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资源。”
生物医药投资需建立健全风险共担机制成为风投们的共识。德福资本资深副总裁陈杰认为,目前风投碰到的问题不是如何判断项目,而是在于如何与创业者、企业家谈判。
据陈杰透露,企业家往往会把风险“踢”给投资者。“在融资的时候,他们对自己项目的信心太满,甚至认为自己的项目没有风险。谈判时,他们一般会按5年后的利润(收益)来和我们谈判,这样就很难做。” 陈杰略显苦恼地说道,“实际上不应该把风险全部转给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风险共担。”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苏严对于风险共担也深有体会,他说:“如果有项目需要投资者之间分享,那非常值得做。通过分享,最主要是可以把周期和风险分担掉。至于今后的利益不用太去考虑,那肯定会很大。”
对于风险共担方面,王科进认为要引入科技财政政策。“风险分担机制还不健全。目前知识产权质押正在探索中,虽然有进展,但还不尽如人意。” 王科进说,“财政部对此非常积极,他们现在担心的是怎么用好钱。”
更关注项目产品
风投一般不愿意过多关注早期项目。 “"锦上添花"的项目是我们最喜欢的,它的前景、成长性都已经看得清了。”陈杰风趣地说道,“当然作为投资者,早期的项目我们也会去看,不过太难了。就像去看一个2岁的孩子,看他有没有潜力成为美国的总统,这太难了。”
“目前风险投资主要是投后期的项目,但这样的项目非常少。”苏严分析说,在生物医药领域开展风险投资,金矿很多,创业板的开通使退出渠道也畅通了。但是生物医药投资具有风险大、投资大、周期长三个特点,由于基金5至7年就要清算了,周期长就会阻挡大量风投资本进入。
为此,苏严认为:“生物医药项目的前期投资很有价值,关键是要考虑分线投资如何与产业资本相结合,形成接力赛。如果都挤到后端,实际上利润也摊薄了。”
“国外也有接力棒的问题。但我觉得问题不是周期长的问题,而在于项目的好坏。”施毅说道,“如果一个很好的项目,做到了临床二期,肯定会有人买。所以在创立企业时,创业人一定要想一个问题:以后这个公司卖给谁?”
杨国梁分析说,在给生物医药企业做融资时,关键是考察企业、技术、市场、产品以及管理。陈杰也认为最终还得看企业的产品,通过专业知识以及聘请专家对合作伙伴和产品进行综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