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11/28 0:00:00 来源:
未知
上周五,广东省卫生厅召开东莞市医药卫生改革情况媒体通报会。东莞市副市长吴道闻说,新的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最快将在年底出台。
但今年3月,东莞市政府曾经宣称,要在今年6月前出台公立医院改革方案。
从“6月前出台”变成“最快年底前”,一拖就是近半年,公立医院改革方案难产已是不争事实。
难产原因为何?
吴道闻解释,公立医院改革推迟主要与简镇强政政策有关。他说,目前,部分镇街医院的人、财、物管理已经从市卫生局下放到部分中心镇。在新行政框架下,如何统筹市级医院和镇街医院的发展,是个新课题。新的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将会侧重镇街医疗资源的协调发展,而4家试点医院中,石碣医院与莞城医院均属镇街医院。
言下之意,市级统筹与基层医改,已经成了东莞公立医院改革新的命题。
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东莞作为广东3个医改试点城市之一,肩负先行先试的改革任务。早在去年初,东莞市卫生局已通过了《东莞市医疗卫生体系发展规划(2009年-2020年)》,这份规划被称为确立了东莞卫生系统未来10年的医改路径,也被视为终级版医改方案的前身。去年8月,东莞又召开医改动员大会,改革之势一度箭在弦上。
但凡改革,必应“天时、地利、人和”,东莞抢得政策先机,医改可谓恰逢其时。
从地利而言,东莞有各类医疗机构2300余所,其中建成或在建的医院超过80所,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医疗资源相当丰富。连全国医改方案撰稿人之一李玲,都感叹东莞医改有强大的地方财政做支撑。
具备这么好的条件,东莞医改为何进度不快,动作不大?
关键难题还是在于“人和”。
人和问题首先是在医患之间。“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长期存在,医院自负盈亏的政策就是症结所在。有专家粗略统计,在东莞这个人口平均年龄仅30岁的城市,人均医疗费用竟高于国内大多数城市。药品价格虚高、过度医疗、公立医院趋利化、医疗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等,如同一条条鸿沟,将医患双方对立起来。近年来,医疗纠纷频发,医患互信缺失渐次升级。医院、医生成了患者责难的对象,医患关系剑拔弩张,为医疗行业改革施加了整体压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医改的主攻方向,就应该在财政投入与群众受惠之间建立必然联系,即对医院的医疗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随着对于公立医院体制的颠覆性改革,东莞公立医院将在管理体制、运行体制和监管体制等方面实现突破,破除“类行政化”管理,提高市场化水平,并通过政府加大财政投入,让医院回归公益性,医生收入不再与患者挂钩。只有如此,患者才能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好处,医患关系才能趋于和谐。
其次,所谓人和,还需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使之发挥自身价值,并在医改过程中作出应有贡献。对于新的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我们知之不详,不知其中能体现多少医务人员的贡献、主张与期望。然而笔者认为,医生能否成为未来改革的获益者,将是东莞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
从现实层面看,无论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东莞医改表面上归于平静,还是此次公立医院改革方案一再难产,舆论难免猜测公立医院改革的利益蛋糕如何切割。在回归公益主旋律的同时,政府初步明确,逐步建立以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为主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取消基本药物加成,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政策性亏损补偿、公共卫生任务补助等。
具体到实际操作,由于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需要兼顾各方利益,改革一度“只见刮风,不见下雨”,东莞公立改革方案易稿22次便是例证。目前,尽管东莞公立医院改革在多个层面达成共识,但在向改革深水区挺进时,仍然知易行难。
因此,如何在医改中保证医务人员积极性,厘清医院与医生的利益边界,仍需未来作出大量制度安排。
今年4月,东莞已经出台方案,确定公立医院在编的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年人均不低于9.33万元。今年11月出台的首个医改配套方案,也明确了财政对公立医院编制内离退休人员的补助标准。将这一切纳入改革范畴,是肯定医务人员价值的积极作为,也是向前推进医改的前提条件。
正如东莞一名官员在谈及医改目标时的表态:“让老百姓满意,让政府满意,让医院满意,让医务人员满意。”东莞医改的终极目标,就是要造就“医患和谐”的人和局面。
朱晋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