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2/1/16 0:00:00 来源:
未知
5角1袋三黄片,1元1袋牛黄解毒片,5角1板速效伤风胶囊,1元1瓶七珍丹……还记得这些耳熟能详的药品吗?它们曾陪伴我们无数个被病痛折磨的日子。然而,现在这些价廉的药品却被诟病为“副作用太大”,纷纷消失在大众的视野。
2011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办法(试行)》生效。据统计,7年来药价调整已达28次。国家一次次下达“降价令”,但为什么老百姓还是说药价高呢?便宜的药哪去了?
市民:省城各大药店难觅便宜药
现在走遍省城大大小小的药店,像氟哌酸(诺氟沙星胶囊)、氯霉素滴眼液、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酸片)、丙咪嗪、胃舒平片(复方氢氧化铝片)等药几乎绝迹,这些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药品,都很便宜,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价格偏高的新药。
在省城坞城路的黄河大药房,一位王阿姨想要买1板速效伤风胶囊,店员找了半天才找到,店员说,这药基本没人买了。大家都吃康泰克、快克。然而王阿姨却告诉记者,她就是吃这个药管用,说来也怪,每回感冒,不管买多么贵的药,王阿姨吃了就是不见好,但把速效伤风胶囊一吃,第二天就会见效。“多少年了,我只认这个药,但今天走了好几家药店,愣是没有一家卖的,很多人还说不知道有这么个药。”记者看到王阿姨一口气买了10板,“留在家里备用吧。”
一位因为吃海鲜过敏前来购药的何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把并州东街大大小小的药店都跑遍了,也找不到一片在售的扑尔敏,“大家都推荐用开瑞坦,一盒开瑞坦卖27元,而100片1瓶的扑尔敏只卖1元。”万民大药房的一位店员告诉何女士,扑尔敏有副作用,吃药以后会嗜睡,新药之所以贵,是因为科技在不断进步,改良后的新药比老药少了很多副作用,刘女士只好花了20多元买了一盒开瑞坦。等到打开药盒,拿出说明书,何女士傻眼了,说明书上清晰地写着:常见不良反应有乏力、头痛、嗜睡、口干、胃肠道不适,包括恶心、胃炎以及皮疹。
药店:降价药换个“马甲”再上市
在省城平阳路的万民大药房,一位姓李的店员告诉记者,常常有一些老年人前来咨询过去的老药,但因为利润不高,这些老药很难进到。所以,店里的便宜老药并不多,“其实过去的药并不等于过时的药,但这些老药很难得到年轻人的青睐,所以那些便宜药逐渐消失。”
在五一路长城药店,一位店员告诉记者,每次药价下调,都会有不少药物从市场消失,“我们也是进不到药,打电话过去,厂家说利润空间太小,只能停产。”
“消炎药头孢氨苄胶囊、心脏病急救药硝酸甘油等既便宜又好用的药现在市场上已不多见了。其实大家都能看到,每次‘降价令’发布后,不少中招的药品就会慢慢从市场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药效相似、名字不同的新药。”省城某知名连锁药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国家每次降价,都限定了药品名和相应规格,因此,厂家只需更换药品名和药品规格,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跳出降价目录表。再换上‘马甲’,说不定药价比以前还要高出许多。
这就是国家每次出台‘降价令’,许多药品集体消失背后的真相,也就是老百姓感觉不到降价惊喜的症结所在。”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省城黄河大药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推广他们刚刚出厂的新药,各大厂家的推销员可谓花样百出,从诊断,到指甲、眉毛、眼睛的免费检测,再到买药送积分、送礼品等等,引诱不知情的市民多掏腰包买新药,其实效果都差不多。
药厂:“利”字当头便宜药被淘汰
“其实1元1包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和大药厂生产的护彤(主要成分也是氨酚黄那敏)效果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价格相差十几倍。”省城某三甲医院的一位药剂师告诉记者。
“说实话,有的老药和新药是有区别,价格贵的新药制作工艺提高了,虽然贵点,但健康比钱更重要。关键是有的新药和之前的老药作用一样,疗效也没有特别之处。什么新药副作用更小、疗效更显著之说,有的时候就是刻意夸大宣传的一种噱头。”记者几经辗转,采访到了吕梁某制药厂的负责人陈总。
陈总告诉记者,便宜药之所以不见了,主要原因就是一个“利”字,药价降到了没有足够操作空间给医生回扣,所以结局就是这种药会被淘汰出局。真正决定药企利润高低的,除了医院外,就是有开处方权的医生了。如果药物无法进入医院,或者没有和操纵处方权的科室主任处好关系,那么,就宣告之前做的一切都是白搭。“为啥国家天天喊降价,老百姓买药还是贵,就是因为部分药品在降价后很快退出了市场。经过一番重新包装,再换个新名称,就可以之前数倍的价格重新出现在老百姓的视野。要想让老百姓买到便宜药,降价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国家的相关部门还应该考虑是不是可以指定生产企业,由国家出资补贴,药企不赔钱生产,老百姓就能用上便宜药。”
医院:售价和出厂价相比差千倍
1300%、2000%、6500%、9100%,从企业出厂到医院零售,谁敢相信这竟是一些常用药物的利润。
“在电话里我怕说不清。”“对不起,现在我很忙。”“对不起,电话里我也核实不了你的身份,没办法接受你的采访。”其实,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早已是老生常谈了,但此次记者进行采访,先后联系的几家省城三甲医院的相关负责人无不采用了“躲猫猫”的战术,避而不谈。
几经辗转,记者终于联系到了省城某三甲医院的宣传科负责人,应对方要求,记者隐去对方的真实姓名,以下以“子君”简称。
“你听过1000%、2000%、6000%的利润,可你听过9000%的利润吗?我没有吓唬你,在药品流通的整个环节中,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这绝不是一句虚言。高达9000%利润的药品,绝对称得上是比眼下申报奢侈品的茅台更奢侈的奢侈品。”
记者拿到了由“子君”提供的一份印有“绝密”的药品价格目录,里面涉及上百家药厂和上万种药品。从企业出厂价到医院零售价,但对比结果让记者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眼睛。
在记者随机选取的10种常用药物中,从出厂价到医院零售价,利润均超过了500%。
山东一家药厂生产的葡醛酸钠注射液,生产价为8分钱,但在省城某医院的价格查询系统上一查,一支为7.89元,8分钱变成了7.89元;天津某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2毫升4毫克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出厂价每支0.49元,中标价17元,在某医院零售价21.4元,中间利润超过了3000%;北京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2毫升20毫克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出厂价每支0.42元,中标价18.49元,医院零售价21.26元,中间利润超过了6000%。
“按理说,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都必须实行竞价采购,价格由当地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但这个审定公布的中标价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不用说普通老百姓了,就是作为一个记者,你也很难搞清楚。中标价蒙着‘黑纱’就别指望没有‘黑洞’,只要有‘黑洞’,就别指望能看到便宜药。”子君叹了一口气。“越高价的药越容易中标,此外还有一个加15%的政策,所以大家都希望药高价中标,高价中标加15%的利润就会更高了。你想挣1角5分,还是想挣15元,还用得着想吗?”子君告诉记者。
专家:医院药品加价15%很愚蠢
美国麻省卫生福利部研究员蔡江南说,发改委降药价,已降了20-30次了,简单的降价,没有系统配套的措施是不行的。现在一味降药价的结果就是,便宜的药死掉了,大量的药“改头换面”变成新药,更贵了。这与政策制定的目的是相反的。“医院药品可以加成15%这个政策是很愚蠢的,因为它只控制百分比。现在不是说医院、医生或者厂家有多坏,而是制度有问题。”
站在医院的角度,国家对各级公立医院的各项费用有严格限定,治疗费、住院费较低,只好“以药养院”,允许医院的药价加价15%。从这一角度来讲,我国的医院“以药养院”的制度不改变,医院高药价的现状就难以改变。
便宜药的死亡是综合因素造成的,要想便宜药“回春”,还得找准“病因”,从医院的自身生存、药厂产品的流通等方面入手,制定“手术”方案,形成一种健康机制,才能使便宜药“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