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刘秀忠放弃了国企的铁饭碗,从挂靠
河北冶金建设集团第五公司开始
创业,主营业务是工程施工。天俱时去年年
收入达到5个亿,涉足
医药、冶金、化工和
水处理四大行业,其中医药业务占其一半以上的份额。
刘秀忠说,接下来将是天俱时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时期。天俱时将以医药EPC为主要业务发展,预计到2015年,收入规模将超10亿元,即翻一番。
EPC是英文Engineering(工程设计)、Procurement(设备
采购)、Construction(主持建设)的缩写。天俱时根据EPC模式的发展战略,已经着力组建了一个拥有工艺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选型及采购、工程实施的组织、生产管理等多专业人才的团队,致力于医药、冶金等行业的项目总包,业务涉及医药、化工、
石油、市政、冶金、热电、
建材、
环保、
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
在刘秀忠看来,医药EPC题材
上市将大有前景。
下海
从刘秀忠的创业路径看,这实在是一个典型不过的“下海”故事。
1968年,刘秀忠出生在河北阜城县一个乡村。学生时代的刘秀忠骨子里满是倔强,考试要考第一,演讲要拿第一。
1992年,刘秀忠从自动化专业毕业,分配到河北冶金建设集团第五工程公司任技术员。现在,刘秀忠已是河北省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
从普通技术员到做队长、班长,后来做到处长,直至成为该集团劳务
服务公司党总支书记,刘秀忠只用了5年的时间。他说,“我在同龄人中升迁是比较快,因为我底子比较不错,我是党员,大学四年都是班长。所以,应该说在毕业生里面我感觉自己还是蛮有信心的。”
然而即使升迁顺利,刘秀忠所在的国企经营困难。刘秀忠回忆道,“我是1997年年底
辞职的。1997年年底的时候正是我所在的国有企业最最困难的时候,我一个月工资大概是600多元钱,但是当时工资发不出来,特别难。但不是说发不了工资我就要走,不是这个概念。”
刘秀忠至今很感谢那个企业,觉得那个企业培养了他对
市场的感应能力,对社会的最初认识。
令刘秀忠反思的是,国企为什么做不起来?一方面是因为国企决策特别慢;另一方面,问题出在国企的“包干”,也就是什么都自己做,生产链条拉得特别长。“比如说我在1992年大学毕业之后,参与了集团几个大的项目,感觉跟世界一流的企业差距很大。人家
日本企业的彩电生产线,自动化那一块所有的项目全部外包了。”
在实践、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学自动化的刘秀忠察觉到了国企部分项目“外包”是大势所趋,也做好了抓住商机的准备。
机会出现在1997年底1998年初,当时
华北制药(
加入自选股,参加模拟炒股)集团从瑞典引进了一套治白血病的设备生产线。凭借刘秀忠在华北制药的人脉和口碑,尽管当时并没有资源,但刘秀忠还是获得了这个项目。之后刘秀忠便“带着红帽子”回到原来的国有企业,即作为一个项目部挂靠在原单位。“我是身外人,我做了河北冶金建设集团第五公司的第三项目部,因为做项目需要资质,就挂一个项目给它交管理费,当时有大量的这种情况存在。”
这也是一种特别年代制度的产物。
第一桶金
2001年的时候,刘秀忠的第一个项目赚了两三百万,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我们的那个项目可以说是我第一桶金,使我建立了自信。”令刘秀忠骄傲的是,从1998年创业到现在13年时间,团队中高层的流失率几乎为零。
忆起创业,刘秀忠仍不免感慨创业的艰辛,“我一说赚两三百万大家觉得怎么这么好,实际上你的丁点收获付出都是很艰辛的,最初我们在做第一个项目,就非常艰难。刚刚创业前两三年就这个项目,我们就决心全心全意把它打造成精品项目。在我们的观念里,排在第一位的其实不是赚钱,而是获得别人的信任,或者说是建立起你的个人品牌。这就需要你比别人付出更多。另外一个难题是钱,没有
资金,很多事情都干不成。”
跟大学生做报告的时候,刘秀忠喜欢和他们讲当铺的故事。“石家庄最早的当铺我去得最多,比如说某样东西你要来当,我是当铺的老板。当铺的老板眼光很厉害,比如说你的一样东西1000块买的,你拿过去以后我就说这东西值200块,你说200不行,然后说300,我说就以300块成交。我给你写一个条,但是我是给你250块钱,另外50块是我的费用。你回来赎东西的时候还是要拿300块来赎,如果一个月不取,马上就拍卖了,能拍得六七百块。那个时候就感觉,成功没有捷径,你的收益和你的付出基本成正比。”
专注EPC
2003年以后,天俱时就发展相对比较快了,项目也开始多起来。
“华北制药集团是比较有
影响力的企业,我们做华北制药项目后,逐渐和石药集团、成都联邦制药、
内蒙古联邦制药、北方药业等大型企业做了很多项目。我们最早在药厂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