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2/5/5 0:00:00 来源:
未知
医药市场风云变幻,自2010年起,国药集团(下称国药)、上药集团、华润医药等国内三大医药巨头的竞争呈不断加剧之势,医药巨头们纷纷通过并购扩张各自的版图。
作为医药行业的大哥大,国药在吸收中生集团、上海医工院、中出服等资产后乘胜追击,将势力范围向全国铺开。2011年国药破千亿元的规模再度证明自己就是中国医药江湖上当之无愧的老大。
然而,国药并非可以从此高枕无忧。上药、华润医药、广药等地方诸侯同样奋起直追,南征北战扩大自己的地盘。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上药与华润医药的规模都已突破500亿元关口,且体量相差无几,未来两者的“贴身肉搏”在所难免。
业内人士认为,医药市场需求结构提高、政策推动医药行业走向集中的力度不断加大、以及资本进入拓宽企业财务资源等因素,是推动医药巨头大举展开并购的动力源。随着新医改政策不断下沉,巨头们也将目光瞄向更多的地方资源。
医药巨头们掀起的并购圈地高潮,与他们渴求做大规模的主观诉求分不开,同时也与政策和资本的合力推动密不可分。考虑到高昂的收购成本和银根紧缩,医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如果没有手握充裕的资金,要想在并购方面有所作为恐怕将有心无力
国药淡定“做庄”
身为国内医药行业的“带头大哥”,国药近年来在医药并购市场上的“豪气”作派让人艳羡,其在医药商业领域更是竭尽所能将市场渠道向全国铺开。通过不断地跑马圈地,国药集团在医药全产业链上占尽了制高点,风头一时无两。
在与国内最大的疫苗和血制品生产供应商中生集团联合重组之后,手握H股上市大量募集资金的国药,先后鲸吞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业内人士认为,吸收中生集团的生物资源优势、上海医工院的科研资源、中出服的国际平台,无疑让已坐拥完善商业网络的国药如虎添翼。
收编中生集团、上海医工院等填补了国药集团在医药科研和制药工业领域的大量空白,使其产业链得以延伸。“但对于这家以医药商业为主的企业来说,产业链延伸式的并购将不是其重点,以渠道为目标的医药商业并购才是国药策略的重中之重。”天相投顾医药行业分析师彭晓指出,“国药集团也因此充当了医药商业并购大潮的主导者。”
而国药之所以有如此雄心,显然是看到了自身在医药商业竞争中的优势,以及对终端重要性的清醒认识。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宋志平指出,流通体制对医药市场发展至关重要,国药作为全国流通体系的主渠道,要在这一次新医改中充当主力军。从国药的战略来看,其主要目标就是全国布局、一网打尽。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国药在商业领域展开了来势汹汹的扩张行动。公开资料显示,仅2010年,国药控股就完成了24项收购交易,包括3项增持项目。在这一年,国药对地方商业龙头展开大收购,先后在山东、广东、南京等多个省市收购山东国大仁和堂药房、大连国大一致美罗大药房、南京国盛药业、安徽天健国药堂多家零售连锁企业,与此同时还进行了东进黑龙江、西闯陕西等一系列商业动作。
2011年国药在商业领域继续迎来并购高峰,仅1月份国药控股就完成12项收购交易。2011年4月,国药控股更以配股方式集资34亿元,用于扩大医药分销及零售网络。今年4月,国药旗下一致药业亦公告称,将肇庆和广西梧州的两家医药分销公司纳入麾下。日信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陈国栋指出,从其并购的标的看,国药不断将商业网络下沉到地级市的趋势十分明显。
一系列的并购举措令国药受益匪浅,国药控股公布的2011年业绩显示,其营业收入已经突破千亿大关,为1022.25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47.65%,毛利按年升43.16%至83.55亿元。国药控股总裁兼执行董事魏玉林在2011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并购的高峰期已经过去,预计国药控股今年的并购总量将不超过去年,并购开支亦将少于去年的27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这表明在经过两年多的并购高潮之后,国药已意识到应该稍作休整,理顺如此多的并购资源后再度出发。
诸侯奋起征战
在国药控股加速全国布点的同时,医药行业三大巨头的另外两家,华润医药、新上药亦不甘寂寞,频频驰兵南征北战开疆扩土。
对于华润医药这样一家依靠并购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医药央企而言,在国药发起的凌厉攻势之下重拾并购利器奋起反攻并不出人意料。
自2010年起,华润医药通过全资收购北京医药集团,控股苏州礼安医药有限公司,兼并河南爱生医药物流有限公司,组建山东北药中信医药有限公司等多重方式,逐步建立了以北药为核心的医药商业王国。华润医药以10亿元的资金收购苏州礼安,更被看作是首次跨过长江以南,正面和新上药进行“贴身肉搏”的开端。
但与国药有所不同的是,华润医药的并购策略更倾向于全产业链的延伸。去年9月底,华润三九公告称,以4.04亿元收购华润北药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本溪三药、合肥神鹿、双鹤高科、北京北贸4家公司100%的股权;随后又于今年花6亿元拿下广东顺峰药业;此外,华润还将大输液专业化制药公司上海长征富民金山注入双鹤药业;并将东阿阿胶持有的湖北金马医药有限公司65%的股权转让给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上述举措表明,华润医药已开始对其庞杂的并购资产进行整合,未来华润医药产业将可能以华润三九为主体打造中药平台,以双鹤药业为主体打造化学药平台,以万东医疗为主体打造医疗器械平台,医药流通方面则是北京医药和安徽华源为主,保健品平台则为东阿阿胶。”陈国栋指出,“这使得华润医药在国药和上药的南北夹击之下进一步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同时也是其整体上市的必经之路。”
占据上海地区优势的上药集团显然也不甘人后。上药在H股成功上市之后,上药集团表示其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并购发展和调整结构。在医药工业方面,公司拟通过收购上药集团抗生素业务和相关资产以及其他非上药集团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医药工业优质资产,实现现有产品和产品线的扩张。在医药商业方面,公司拟通过战略导向对外并购在环渤海、华东及华南地区建立区域营运中心,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主要市场的战略布局。
自新上药整合以来,通过合资、收购、增资等多重运作方式,进一步将华南、华北等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其北伐南下的全国野心显露无疑。
而上药医药的最大手笔无疑是以总额近40亿元收购中信医药。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医药此举是对华润医药收购苏州礼安南下的一次有力反击,华润和上药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但这一次高溢价并购遭遇了“国有资产流失”举报,被指涉嫌利益输送,上药副总裁葛剑秋因此事辞职,董事长吕明方也就此下台。分析人士认为,上药并购扩张策略或因此转向,对于华润医药来说或许提供了一个“反超”的机会。从2011年的业绩上看,排位第三的华润医药的规模与老二上药集团相差无几。
政策资本驱动
对于医药巨头们掀起的这波并购圈地高潮,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公共融资部总经理曹明认为,这与医药巨头们渴求做大规模的主观诉求分不开,同时也与政策和资本的合力推动密不可分。
年初出台的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再一次明确将进一步促进医药工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并提高产业集中度,指出力争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企业达到5个以上,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0个以上,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
而去年出台的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提高药品流通行业集中度,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到2015年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截至目前,国药控股2011年的营业收入已经突破千亿,成为“千亿俱乐部”的首名成员。
曹明认为,政策力撑行业走向集中,正反映出当前医药行业的内在结构需求,在药品降价、新版GMP推行、新医改推进等一批政策的合围之下,一批中小医药企业此前存活的基础已经松动,其生存的环境大不如从前,这为巨头们展开并购提供了资源。
有学者指出,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医药行业整合势在必行,行业龙头企业将会在政策鼓励下加强重组力度。但考虑到高昂的收购成本和银根紧缩,医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如果没有手握充裕资金,要想在并购方面有大动作恐怕将有心无力。
但接踵而至的上市高潮让医药行业成为最不差钱的行业,这同时也解决了新老贵族们大快朵颐进行并购的资金之虞。记者从证监会公布的资料统计,截至今年2月份,就有38家医药企业排队等候上市。
陈国栋指出,国药、上药在并购市场上如此攻势凌厉,显然与其在H股成功上市,手持大量资金有关。民营企业九州通在成功上市之后,也加快了并购扩张的步伐,开始与国药、上药、华润医药等三大商业巨头争夺地盘。而华润医药一旦H股上市成行,国内医药并购市场势必又将刮起一阵疾风骤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拼图”游戏中,并不是跑得快就能拿第一,还要看谁拼得更好。这就要求主并购者对于并购标的需有所选择,既要符合企业的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同时其体量又在主并购者把控的范围内,不足以威胁主并购者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更需做好并购后的资源整合工作,用有限的资源为企业拼出美好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