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营销战略 > 中国医药的新经纬

中国医药的新经纬

中国虎网 2012/6/2 0:00:00 来源: 未知

中国医药史可谓源远流长,但能称上严格意义上的产业却是近百年来伴随着化学药物的涌进和中药、民族药、生物医药的崛起而形成的。特别是近年来,除了化学药物市值一路走高以外,中药、民族药、生物医药也高歌猛进,中国医药产业于是进入了一个“多角萌动”的新经纬时代。

中国仍是中药强国

作为“中药大国”,许多业内人士都感叹我国中药业发展的不尽人意,并转而全盘肯定日、韩中药业的“斐绩”。造成他们产生这种感叹的原因有两个数字:一个是“中国中药产值仅及世界植物药市场的3%”,另一个是“日本中药出口占世界中药市场的70%~80%”。

事实上,这两个数据表述存在片面性和取数错误。据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岳凤仙研究员的分析,笼统地说我国中药只占国际植物药市场3%,是对中药和植物药两个概念的混淆。中药是纳入中医药理论体系,并按中医理论使用的药品、而植物药又称草药,是没有纳入任何医药理论体系的。我国有12000多种中药资源,没有纳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都只能算植物药。因此,笼统说我国中药只占国际植物药市场3%是没有理清两个概念的表现。其实我国中药产值占世界中药市场份额超过50%,是中药头号强国。那些认为中国中药产值仅及国际植物药市场3%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它实际上并没有将中国市场置于其中。如果从中国中药总产值占世界植物药市场的份额来看,中国大陆中药总产值超过493亿元,约60亿美元,占世界植物药市场的1/4而绝不是3%。如果从我国中药总产值占世界中药市场的份额看,则更是超过50%。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是世界中药研发、生产、应用和出口的头号强国。

另外,日本厚生省《药事工业生产动态统计年报》显示,日本中药产值1992年达最高峰,为17亿美元。此后,一路下滑,到1999年降至10亿美元,只占我国内地同年中药总产值的1/6。即使日本中药全部出口也达不到所谓70%~80%的市场份额。而2004年中国中药工业年总产值已达900多亿元,比2003年增长10%以上,中药工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达到10%以上,均高于医药工业的平均水平,展现出了较强的发展潜力。

中药业在其发展道路上虽然不能令多数人满意,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发展路径基本上还是正确的,而且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分析最近几年中药业的发展可以发现,中药工业是国内盈利能力较强的行业,2003年平均净利润率为11%。中药工业与其他41个行业相比,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7项名列前茅,其中百元固定资产利税率仅次于烟草加工业。中药行业发展迅速,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的四成以上。近五年来,中成药工业产值平均年增长20%,利税平均年增长24%。

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刘燕华表示,目前我国已建立了44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8个省份规范化种植面积达92万公顷。而随着超临界萃取、膜分离、沸腾造粒等生产技术和工艺的突破,中药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中药企业规模、效益也不断提升。涵盖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的现代中药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国政府于1997年开始提出了“中药现代化发展规划”,并启动该项工作。三年前,国务院又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随之,政府及社会各界形成了推进中药业发展的合力。如科技部设立了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通过国家攻关、973、863计划和公益性研究、科技资源平台建设等各类科技计划支持中药基础、创新和产业化研究:发改委也设立了现代中药专项并支持4个国家中药工程中心的建设:商务部在实施“科技兴贸”和建立医药出口基地过程中,把促进中药出口创汇作为重要内容:卫生部、教育部在所属医学研究机构和综合性大学中建立了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制定与完善现代中药标准和规范的过程中,开展了中药技术标准的研究、中药企业GMP认证、中药材质量管理GAP认证、中药饮片文号管理等项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研究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加快审查速度、扩大专利培训等具体措施,促进中药创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行业主管部门的角度出发,重点支持了中药研究方法、中药生产共性技术、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随着《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的实施和推进,中国中药产业的研发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功地开发出一批中药新品种,中药防治疾病的重要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制订了一批重要的中药基础标准和符合中药特点的科学规范,中药产业标准规范建设初见成效。在目前世界天然植物药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0%~20%速度增长的趋势下,中国中药业已经步入了一片茵茵绿地。

民族药正在崛起

一年多以前,陕西老三届企业集团挥师苗药,控股贵州民族制药厂,组建了老三届民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业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老三届集团拥有7个控股公司、2个参股公司、2个业务紧密联系的公司组成的大型集团公司,总资产为5亿元。按照老三届集团的战略布局,5年之内,它将逐步对贵州乃至云南、四川等周边省区经营不善、或未能通过国家GMP验收的药厂进行收购、控股,扩大充实新组建的苗药产业集团,从而最终进入资本市场运作。

与化学药相比,民族药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黄汉儒教授告诉记者,全球每隔3年就会产生1个耐药性更强的病毒。以目前美国的药物开发水平,平均从1万多种化合物中才能筛选出一个新药,而且需要投入5亿美元、花费10年时间才能生产出一个新药,从时间上根本应付不了新病毒:对付精神病、老年病等慢性疾病,化学药几乎束手无策,而且化学药在杀死病毒、病菌的同时,也极有可能损害正常细胞,其毒副作用令人头痛。中药、民族药则以协调平衡为治疗机理,对不少慢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而且毒副作用较小,这就为民族药等传统药物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云南、贵州、四川、青海、宁夏等省区已把发展民族药列为优势产业,甚至是支柱产业,重点加以扶持。

事实上,中国民族药近年来迅速崛起:以奇正藏药、仁福药业、盘龙云海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正成为市场的生力军。而继蒙药、藏药等民族医药之后,维吾尔医药以其完整的医药理论体系和有效的临床实践迅速崛起,目前已有很多企业相继研发维药,青岛健特生物、武汉人福科技、新疆天地集团、新银宇集团等企业的纷纷加盟,形成了一股维药研发的热潮。同时彝药产业也得以起步,仅云南楚雄州的彝药产业目前就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0亿元,成为继藏、蒙、维、傣、苗等民族医药之后迅速崛起的民族药。如今,全国专门研制生产彝药的企业已发展到40余家。贵州省作为中国民族药产销大省,近10年来以中药、民族药为主体的医药产业正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递增。贵州益佰制药负责人表示,贵州中药、民族药具有资源优势、劳动力低廉和价格优势,而国际天然药物及传统药物市场开拓的空间较大,要面向世界,企业就必须向产业化迈进。

在医药类上市公司中,从事民族药生产开发的公司数量虽少,尚未形成一个明显的投资热点,但是西藏药业和青海三普这两家较早从事民族药生产开发的企业,在新产品研发和融资方面均有较大的优势,它们均依托青藏高原丰富的资源寻找新的发展。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民族医院157家,县以上独立的民族医药科研机构15家,民族医药生产企业120家左右,生产国家标准的民族药近千个。民族药和中药有许多相似之处,均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但都存在药理不清和工艺落后的缺点。民族药欲有所作为,需经历一个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尤其要在药理、药效及工艺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黄汉儒教授透露,目前国内民族药做得较好的是藏药、蒙药,近年发展较快的是苗药。但许多民族药在国内的销售渠道还不是很畅通,国际上就更不用说了。鉴于此,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正在筹划成立中国民族药总公司,以协调全国民族药的营销和外贸工作。

生物医药成新贵

专家预言,以生物经济为主体的“第四次浪潮”,将对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据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介绍,生物技术已成为许多国家研究开发的重点,生物经济也正在成为继网络经济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有13亿人吃饭,近5亿人吃保健食品,约1.3亿人吃药,20亿亩耕地需要新的农作物品种,这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术产品消费市场。而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生物经济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近年在我国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中心城市以及合肥、无锡、黄石等中小城市都在建或已经建成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仅上海浦东的张江“药谷”就聚集了来自海外的近百家生物医药研究开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天津开发区已有生物医药产业外资企业53家,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之后,目前已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体系,生物经济初现端倪,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有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并以每年增加近100家公司的速度增长。而1980年我国生物科技总产值仅为2亿多元,2000年底达到了200亿元左右,年增长率在20%以上,预计在未来四五年内其总产值还将翻一番。

我国以生物经济作为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显然一是看好生物产业成长性好,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且生物技术产业已初具规模,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二是我国具备发展生物经济的人力资源;三是生物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

但是还应该看到,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仍然比较弱小,虽然许多生物制药企业都在使用进口生产设备,虽然单机足够先进,但生产线落后,生产规模小。同时,由于管理水平低下,员工素质不高,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新药研发能力低、低水平的重复生产不可能带来强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中国生物医药业还必须清醒地面对包括“基因及后基因组学、组合籃F学、高通量筛选、生物信息学及新型释药系统的发展带来的迥然不同的药物研究与评价方法;对于各类药品包括生物技术产品与传统中药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日益关注;人用药品注册标准的国际协调化ICH;新药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伦理学原则”等问题,以谋求产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