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2/7/5 13:37:09 来源:
未知
顾昕:新医改为什么如此费劲 行政化根深蒂固2012年03月09日10:10搜狐
新医改为什么如此费劲──行政化思维与习惯的根深蒂固
新医改三年期的第一盘棋已经到了小官子的阶段。尽管临近终局,但无论是棋中者还是旁观者,对棋局的结局依然没有清晰的判断。有很多人,有所谓“无感医改”之论,即广大老百姓对新医改没有感觉。在这些人看来,政府在过去的三年里砸了大钱,但医改进展不尽如人意。简言之,新医改十分费劲,这恐怕是一个难以否认的事实。值得探究的是,为什么费劲?笔者的观察是:其根源就在于行政化思维和习惯的根深蒂固。尽管中国政府高层已经将“建机制”列为新医改的目标之一,而且很多人也在呼吁要在医疗领域的方方面面切切实实地落实市场机制。但是,何为“市场机制”?在医疗领域,“市场机制”运作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在新医改的进程中,究竟有什么因素阻碍了新机制的建立?弄不清这些问题的原委,新医改将会永远费劲。
一、全民医疗保险的购买力
在过去的六年内里,笔者被众多媒体评论称为“市场派”的代表人物,但有趣的是,很多评论者无法复述本人的观点。其实,在笔者看来,要在医疗领域中建立“市场机制”,必须完成如下三件大事:1.推进全民医保,形成医疗服务的第三方购买者;2.让医保机构集团购买医疗服务;3.形成多元化办医的格局。这三件大事,说白了,就是搞定埋单者,搞定埋单的方式,搞定埋单的地方。只有将这三件事情做好,“建机制”这个新医改的目标,才能落在实处。全民医保的功能不仅仅是费用的风险分摊,而且在于第三方购买机制的建立,也就是要搞定埋单者。医保机构作为医患双方之外的第三方购买者出现在医疗领域,这是医疗体制完善的必要条件,尽管不是充分条件。换言之,全民医保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全民医保却是万万不能的。
在这里,第三方购买机制的形成,恰恰是所谓“新医改市场派”的核心。第三方购买,就是让医保机构成为医疗费用的主要支付者。“主要”到什么程度?至少要70%,最好80%。温家宝总理提出,2012年内要力争使医保支付水平达到“政策范围内医药费用”的70%,而在十二五末,要达到75%。这就是“保基本”的目标。显然,如果达不到这一目标,医保机构的购买力就不强,也就无法与医疗机构讨价还价,国家新医改方案中所提及的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谈判机制也就无法建立起来。为了提高医保机构的购买力,必须要有钱。医保基金中的钱,反正不是来自老百姓的缴费,就是来自政府财政的补贴。
最近,中央政府已经明确,2012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财政补贴,将从每人最低200元提高到240元,而到十二五末,将达到360元。至于参保者的缴费水平,则由地方政府制定。新农合的参保缴费水平近年来大约在每人每年30-50元。如果不提高到100元的水平,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能否“保基本”恐怕是一个问题。然而,城乡参保者的缴费水平究竟如何提高,各地政府都不愿意提上议事日程。这可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二、医保机构集团购买医疗服务
既然确定了医保机构是主要的埋单者,那么新医改的第二件大事,就应该推动医保机构购买医疗服务。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搞定埋单的方式。用学术术语来说,就是推进医保付费改革。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