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2/8/13 13:30:30 来源:
未知
质量风险管理:GMP规范落脚点2012年04月24日09:48医药经济报作者:石正国
日常生活中偶尔会听到有人说“平路摔跟头”或者“阴沟里翻船”这些话,就是提醒我们,生活中的细节把握不好也会带来麻烦。GMP规范的实施也是这样。实施GMP,必须充分地关注药品生产和管理的细节,更需要革新我们的理念:药品关乎生命,药品生产无小事,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足够重视。
实施GMP要求落实对细节的管理、细化对操作的管理、细化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管理。这是药事监管的需要,也是药品生产本身的需要。而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正是GMP规范的落脚点,是促成药品生产企业与药品监管机构达成一致管理意见的有效工具。
我们的原料药生产线能否生产出合格产品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会存在种种质量风险,影响生产进程或产品质量及其判定。如何按照GMP的要求,管理好药品生产的质量风险?结合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实际,本文将探讨药品生产的质量风险分类及其管理要点。
对各步骤按类别进行质量风险分析
GMP规范第五条明确了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质量风险应按产品品种的分类进行管理。
在实施GMP过程中,药品质量风险应该进一步分解,分解得越细,越便于管理。参照GMP规范第三条,药品生产中需要控制或防止的风险有: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差错。可以说,这四类风险就是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的进一步夯实。当然还可以再细分,比如污染可分为微粒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由于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的广泛性,微粒污染的同时往往就意味着微生物的污染,只是将其分开来,所指的侧重点不同。
药品生产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以人为本和绿色生产,所以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危害和环境污染都需要纳入质量风险范畴进行管理。
综上所述,药品生产的质量风险至少有以下七大类:
第一类质量风险:污染(包含微粒污染、微生物污染)。这类风险主要是指增加产品中微粒或者不溶性微粒的风险。虽然产品的质量标准最终只有不溶性微粒,但考虑到微生物污染的控制、环境洁净度级别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微粒的风险。比如,大批量药液泵转移的时候,转移前的罐体(容器)就应该考虑密封的同时加上呼吸器,以保证药液在转移过程中,没有环境中的微粒(微生物)无意间进入到药液中去。这类质量风险因素的管理措施主要是密封容器或采取保护措施,以隔绝外界潜在的污染。
第二类质量风险:交叉污染。主要是同一设备(生产线)用于生产不同产品时,可能带来的产品间彼此污染而出现质量问题的风险。这里的生产不是单纯意义的生产,比如共用的容器或者搅拌桨都可能造成交叉污染。这类质量风险因素的管理措施主要有:进行有效的更换品种的清洁验证;对于可拆卸的部件,应分品种独立密封保管,分品种使用;一次性的部件或用品,应坚决一次性使用后废弃。
第三类质量风险:混淆。这类质量风险是将不同标识的原辅料或标签混合在一起。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其逐一区分开。
第四类质量风险:差错。
上一页123下一页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