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2/12/27 13:26:10 来源:
未知
诺基亚会不会消失?网上关于这个话题很多。虽然还无法判断诺基亚的命运,但是柯达的失败命运倒是可以作为诺基亚的借鉴——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够清晰明了自己成功的本质关键因素,是企业失败的共同根本因素。
现把多年前的一篇关于柯达的随想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有所启发。
由柯达想到的
去年冬天,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和爱人去九寨沟旅游。九寨沟冬景之美早有耳闻,能有机会亲眼一睹,心中着实兴奋。
为了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我准备买一款好点的数码相机。重点是照外景要好。
定下了这个目标,我就直奔电子商厦。到了商厦一看,数码相机那是“相当”的多。促销员个个热情洋溢,每个人都说自己的产品多么多么好,功能多,像素高,这个是500万像素,那个说是1000万像素。这个小巧玲,那个屏幕超大。不过经过精挑细选,我终于慧眼识珠,选择了柯达的 V570 相机。为什么会选它哪?其实原因很简单,我就是要一款家用、照外景好的相机,而这款相机最符合我的要求。
当时现场试机的时候,让我下决心的是:一,这款相机取景比其他相机大,二是四倍变焦功能。虽然当时我对这款相机只有500万像素有些疑虑,但促销员解除了我对像素的担心,她说如果不是放特大辐照片,500万像素和1000万像素效果是一样的。我想想也是,干脆买了。要知道当时我花了2950元,比同样功能档次的索尼还贵200多元,而索尼的像素是1000万。
不过,这款相机还真是不负期望,带给我很多惊喜。它的三重拼接功能,能让一般相机照不下的景观,像瀑布、群山等等都能照下来了。尽管在室内的效果不太理想,但瑕不掩瑜,买相机还不是主要是为了在外面照相吗?
我是搞营销的出身,自然特别留意观察市场。
我发现,我周围的人如果不是专业或是特别爱好摄影的人,大部分人买的相机都是索尼或三星的,我拿的这款柯达相机还真少见。
我就纳闷,这么好的一款相机,为什么卖得没有索尼或三星的好呢?
好奇心驱使我上网查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款相机外观设计曾获,施耐德相机镜头也是世界顶级。看到这些,我的疑问再次升起: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好的相机就没有索尼或三星的卖得好呢?
想一想我一开始也是想买索尼的,为什么?好像印象里家用数码相机索尼第一,再就是三星,再下面是奥林巴斯,柯达?好像已经是胶卷时代的东西了。
想到这里,我真是不得不再次向《定位》作者特劳特致敬,他的定位理论再次在我的脑海里得到验证。
那我为什么没按这种思维去买索尼或三星的相机呢?因为我也有明确的定位,适合旅游,拍摄外景的相机才是我的首选。
我无意评论柯达相机营销的是与非,也不想探讨柯达和索尼、三星孰优孰劣。只是身为营销人,这次经历让我有了些许感想。
第一个感想是:我们要营销,不要销售。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市场营销的目标就是使销售成为多余。”这话说得到位!
销售是什么?销售是要把东西卖掉。它关注的是产品。因而,销售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销售的代表语是:我的更好。结果是价格越来越低,赠品越给越多,业务员越做越累。
营销是要卖得好,卖得多,而它关注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因而营销是一个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过程。营销的代表语是:我的不同。营销提供的是价值,满足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因为不同,所以不打价格战,只打价值战。
饮料界的黑马“王老吉凉茶”在2002年之前,是销售导向的思路,当时凉茶只是在拼谁的更好,销售额每年只不过1亿多。2002年后采用营销导向的思路,将自己定位在预防上火的饮料,避开了与众多凉茶的竞争,开辟了饮料的蓝海市场, 2002年全年销量就达亿,2006年更是销了近40个亿,让整个饮料界为之震动。王老吉的成功,就是营销思想的成功。
第二个感想是:营销的关键----定位。
特劳特在《定位》中明确指出“第一胜过更好” 。索尼和三星已经占据了数码相机第一第二的位置。作为柯达,唯一的出路就是进行侧翼战,开创新的品类。
当王老吉定位成预防上火的饮料时,王老吉开创了新的品类,成为预防上火饮料的“第一”,所以王老吉成功了。江中健胃消食片定位在助消化时,它在众多的胃药中开创了助消化的品类,作为第一,它也成功了。
那么柯达相机定位在哪里呢?更好的数码相机吗?当然不是。
应该是“适合旅游,拍摄外景的家用相机”。
这个定位可以让柯达相机从众多的数码相机中脱颖而出,不再纠缠在功能上,而是开创了一个品类(其中的暗喻是“让其他的相机去照室内吧!” )。如果柯达这样做,就会成为“适合旅游,拍摄外景的家用相机”的第一个,凭柯达的资金实力和销售能力,只要定位准确,相信打出一片新天地应该不在话下。
当我用“定位”的理论来看待眼前这个激烈的、虽无硝烟但却是你死我活的商品竞争的世界时,我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变得安静了,有那么多的处女地需要开垦,有那么多的空白点需要占领。
第三个感想是:跨国公司并不可怕。
柯达,这个西方发达国家的百年老店,作为跨国大鳄,其实力不容置疑。改革开放之初,柯达在中国纵横驰骋,四处兼并胶片厂,如果不是“乐凯”力挺,差点就让中国的胶片业全军覆灭。
柯达的终端战略,更是让中国的营销人感到柯达实力的强大。
然而,时移世易。转眼,人类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数码相机的出现,改写了相机业的游戏规则。在这新的一轮游戏中,索尼和三星成为了新的赢家。柯达则被消费者排到了头脑阶梯之外。
难道是柯达没有实力吗?不是。因为它搞得是销售,而不是营销。
尽管营销学是西方发达国家传来的产物,但是,西方的跨国企业未必即掌握了“营销”这个利器。
柯达是这样。
可口可乐难道不是吗?
可口可乐进入中国以来,除了它的传统产品可乐和雪碧外,其上市的新产品有那一个卖火了,是酷儿?还是水森活?是健康工坊吗?没有。
“非常可乐”的成功也让我们再次看到本土营销人的力量。
在宝洁公司把持的洗发水领域,我们看到了“霸王防脱系列”,有效分割了部分洗发水的市场。
在各个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企业运用营销这个利器,获得成功的案例。
所以,跨国企业并不可怕。
只要中国的企业能够认真地学营销,拿起营销这个武器,我们就有机会打出我们的一方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