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3/11/19 0:00:00 来源:
未知
生意社11月19日讯 上周,第114届广交会落下帷幕,医保展也随之画上圆满句号。医保商会方面表示,本届广交会医保展呈现恢复性增长,截至闭幕时,医保展区共成交23157.4万美元,其中化学药、中成药增幅较大,非洲、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成交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本报记者从参展企业处获悉,欧洲市场需求低迷,新兴市场如非洲的客户到会较往届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普遍采购的是附加值较低的
药品与器械,采购量有所加大。但相对于以外贸企业参展居多的广交会,大部分欧美采购商更青睐生产商聚集的专业性展会。
另一方面,虽然本届医保展成交呈现恢复性增长,但由于传统市场需求不振,医保展区的总成交额比上届同期减少21.61%,成交产品以低端耗材、医用辅料、血压计、轮椅为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仍占较小份额。鼓励更多的高端
医药企业进入广交会,将是未来提升
展会专业性的重要方式。
外需未根本好转
在本届广交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刘建军指出,本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1946.1亿元人民币(折合316.9亿美元),环比下降10.9%(扣除汇率波动因素,下同),同比下降3.0%,显示外需尚未根本好转。
具体来说,本届广交会对欧盟、美国、日本成交环比分别下降8.3%、增长1.7%和3.5%,同比分别下降2.4%、增长11.8%和42.8%;对金砖国家(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成交环比下降17.2%,同比下降12.2%;对中东成交环比下降23.2%,同比下降15.5%;对东盟成交环比下降3.6%,同比下降2.1%。
品牌展区成交环比下降4.5%,同比下降2%,成交比重提高6.1个百分点。“拥有自主品牌、设计理念先进、技术不断创新的高附加值产品成交向好。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是必然选择。企业应更注重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刘建军指出。
与此同时,采购商与会人数基本保持稳定。据悉,本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与会189,646人,来自212个国家(地区),与会人数比113届减少6.5%,比112届微增0.1%。与会人数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美国、俄罗斯、中国台湾、马来西亚、印度、泰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和韩国。
另外,广交会重点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情况良好。截至11月4日,共为采购商精准匹配推荐供应商175,000余次,共获得全球采购需求65,000多条,超过2600家中国企业回复采购需求40,000余条。从广交会电商平台访问情况来看,本届广交会期间,平台页面总浏览量达538,098次,比上届增长了22倍;单日最高流量达41,243次,为上届的9倍;单日唯一身份访问者最高达5545人,是上届的8倍。
优化出口结构
记者还从相关方获悉,本届广交会共有33家西药制剂企业参展,占全部医保参展企业的6%。我国西药制剂多为仿制药,价廉物美、疗效显著,吸引了许多商家到会采购,目前主要客户集中在非洲、东南亚和南美洲等区域。
另据本届广交会参展企业反映,今年我国中药出口整体稳中有增,亚洲仍是中药出口的传统市场,目前主要客户集中在日本、中国香港和东盟地区,其中日本由于在亚洲地区对外关系紧张,影响其经济发展,因此今年中国对日本中药出口有所下降。同期海关数据也显示,我国对其他主流市场的中药出口额均呈大幅上升态势。
而企业普遍反映与来自东盟市场采购商的合作明显增多。东盟地区人口近7亿,华人集中,用药习惯相近。随着近年来该地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当地民众的医疗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传统药需求越来越大;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完善使得通关也更加便利。这些因素均有利于中药出口增长。
植物提取物作为中药类最大的出口商品,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但去年增幅为近20年最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国际市场需求不旺和国内政策调整所致。本届广交会参展企业告诉记者,今年植提物出口已基本走出去年的低迷,稳步回暖,诸多优势品种如甜叶菊提取物、越橘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等的出口均恢复了较大增幅。
同时,美国市场需求正在上升。目前我国对美出口的主要植提物产品为甘草提取物、罗汉果提取物和保健用途的提取物等。美国是植提物最大的出口市场,需求旺盛,预示着植提物出口市场回暖。
医保商会方面则指出,我国医药出口一直以原料药、医用敷料、中
药材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加快医药产业升级,优化出口结构,是转变医药贸易增长方式,提升我国医药产品国际竞争力,重回医药出口高增长的唯一选择。
近两年来,我国制剂出口取得了系列突破,华海药业、立健药业、海正药业、复星药业、西安千禾药业、大连美罗等都是制剂出口成功的先行者。过去一直被认为出口难度较大的大输液产品,也已有石家庄四药、四川科伦集团成功实现出口,并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美国市场。
可以预见,中国制药工业已具备强大的原料基础,正向高端迈进,不少主流药企实现了自主研发,越来越多的优秀民族医药企业正不断脱颖而出,登上国际舞台,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