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3/12/24 0:00:00 来源:
未知
生意社12月24日讯 12月17日,《南方日报》报道称,《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将被列入明年立法计划,曾在深圳医改中“夭折”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也被纳入立法调研事项,让这项备受关注的改革再次露出一丝曙光。多年来,医生从“单点”到“多点”,再到“自由”执业的改革一直被讨论得沸沸扬扬,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可谓好处多多,阻碍重重。
六成人支持医生自由执业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可以通过医生自由执业这个途径得以改善。”国务院国家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生自由执业能够通过市场调配来优化整个医疗资源的配置,同时可以提高医生收入,从根本上抑制大处方问题。
所谓医生自由执业,是说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师,可以自由选择个体、合伙或者受聘于医院的方式来行医。它现在是国际主流模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在采用。今年8月,《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项3294人参与的调查显示,64.6%的受访者支持医生自由执业。
其实,早在2008年,作为参与起草《关于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专家之一,刘国恩就呼吁医生应成为“自由职业者”。2009年,卫生部开始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但实施过程却一直在各地遇冷。
走出“象牙塔”才能优化资源
“关于医生自由执业的改革步伐的确比较缓慢。”刘国恩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行政主管部门以及
医院管理方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有所局限,顾虑太多负面影响。比如,行政主管部门担心一旦放开,管理“自由医生”就不如现在管理作为“单位人”的医生这样简单;院长会担心优秀医生流失;医生则担心损失目前医院为自己提供的学术地位、保障待遇、科研教学等体制内的附属资源,“这些因素都在客观上约束着医生走出公立医院这个‘象牙塔’的步伐。”
但是,刘国恩表示,这些都不应成为阻碍医生自由执业的理由,“只有走出‘象牙塔’,才能把公立医院的优质资源真正地更大范围地向下配置。”他说,现在大医院人满为患,人们都在抱怨看病难,可其实很多专家都把时间花费在看常见病、多发病上,没有真正用到“重症、急症”这些刀刃上,这是对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建立以品牌医生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平台
“实现医生自由执业最理想的状态是,以高水平的、有品牌的医生个体作为中心点,以点带面地建立、发展成为一个个庞大的基层医疗服务平台。”刘国恩说,一名高水平的医生,开设、管理一个私人诊所,同时与某家医院签订合同出诊看病,这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如此一来,不但解放了医生,调动了医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在医生的牵头下形成一个优秀医疗团队,用他们的品牌效应,把患有一般
疾病的病人真正留在基层,进而把重症、急症等真正有需要的病人筛选到更好的医院,“这样高水平的医生才能有时间诊断疑难重症,把精力用在刀刃上。”此外,百姓对基层医院医疗水平的不信任也可迎刃而解;大量医学毕业生也有了用武之地,不必都往大医院挤。
刘国恩强调,这样的基层医疗平台并不与国家社区医院相排斥,而是在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下,在市场化的竞争下共同发展。当他们争相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时,最终受益的是百姓。
面对公立医院手中的附属资源这块“肥肉”,刘国恩认为,如果体制彻底改变,大家都处于一个相同的平台上时,这样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那时,这些附属资源都将被打散,医生可根据各自的优势自主选择、自由竞争,适合临床的选择临床,适合教学的选择教学,与医院或院校签订不同的合同,“而那些依附于大医院品牌而生存的‘混日子’的医生,日子就不好过了。”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