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健康投资中,医药的投资占比最高,也是并购交易量最大的战场。不过在仿制药备受青睐的环境下,是更看重营销能力还是产品创新能力,一直是投资者争议的话题。
截至7月18日,在107家披露中报预告的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中,共有67家公司上半年业绩预增,占比达到63%,其中有13家医药类公司的预增幅度超过100%,虽然细分板块间业绩逐步分化,但医药板块整体业绩情况较好。
医药行业整体氛围较为乐观。首先,医药是大的消费概念品种,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于健康长寿的追求,使得医药行业的市场容量更趋乐观。其次,医药行业目前面临新产业政策的积极推动,如医疗体制改革对大宗药品、基础
医疗器械等均会产生新的增量需求;新农村合作参保制度的推进,农村市场崛起。而新技术(如单抗、干细胞)则扩大了治疗领域,提高了治愈率,推动消费升级。
预计未来5年,我国医药行业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15%左右。
相关数据对医药行业向好也有支撑。据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介绍,在医疗投资中,医药的投资占比最高。医药领域也是并购交易量最大的战场,从案例数看,医药占46%;从金额上看,医药更是占67%。
但是在具体投资方向上,市场还有分歧,比如说,是投仿制药,还是创新药;再比如说,是投企业,还是团队。
市场普遍认为,医药市场机会很多,无论是对药企还是投资者,都是利好。
仿制药受青睐
2014年7月,随着万艾可(俗称“伟哥”)的专利保护到期,国内制药行业一场“抢仿”大战提前打响,包括白云山、天方药业、常山药业、联环药业在内的10多家公司都推出仿制计划,只欠生产批文这一东风。
仿制药是指与商品名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质量、作用以及适应症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美国是世界上制药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医药产品创制能力最强和专利保护叫得最响的国家。但是,在美国人用的处方药中,40%~50%是非专利药,而且仿制药每年以15%的速度在增加。仿制药的生产,可以有效缓解药品价格高企的矛盾,造福患者。目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市场。
中国在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之前也曾大量引进仿制药。时至今日,不少投资者仍然认为,相对创新药,仿制药市场的机会更大。“毕竟,未来中国的医疗市场是基础医疗为主的市场。”中融康健资本董事长禹勃表示。
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是一家专注于健康产业投资的公司,多年来已经投资30家医药企业,其主要投资方向是血液制品领域,已经控股博雅生物(300294,股吧)、海康等企业,公司在化学药和中药领域也有涉及。其北京公司总经理、执行合伙人郭海涛对此也认为,在中国,如果要在仿制药和创新药之间做选择,还是应该以仿制药为主。“我们看到,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药,到药监局审核时,还是要参考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情况来决定进展。中国企业还要在学习和创新的路上坚持5~10年,才有可能超越。”
禹勃说,做创新药很难,不仅是在中国,即便在美国这样的制药业最发达的国家,投资新药的回报并不好,除了少部分幸运儿,大部分人都赔了钱。“你只要看看美国投资创新药的基金就知道,过去15年其总体回报是负的。”
“一种新药,从化合物的发现到最终上市,过程非常复杂,在美国需要10年时间,花费10亿美元。中国不需要花费那么多钱,但费用也在逐渐上涨,而对新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某些方面不亚于FDA的要求。这导致新药的研发过程也是越来越长”。广州博济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廷春介绍。
广州博济是一家新药研发技术服务提供商,为企业提供临床前的药学研究,也包括临床实验和注册申报,是新药研发的全程服务商,至今累计为国内外300多家药厂提供了新药研究服务。
创新药的机会
但是,也有不同的声音。
深圳源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向阳认为,中国的新药研发一直没有做出来,投资创新药的机会已经开始出现。“以前,我也认为仿制药的机会更大,主要是因为支持创新药发展的环境还没有出现,首先是技术不支持,其次是资本市场不支持,最后产品市场也不支持。你搞出一个创新药,销售时还要给回扣,这种情况下做创新药肯定很难。”
“但现在环境已经发生变化,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与国际接轨,很多做创新药的团队都回国寻找机会,在中国做也可以有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产权,可以利用全球资源,成本在降低,研发集中度和精确度已经提高。”杨向阳透露,这样的成功案例已经有不少。
杨向阳的另一个身份是深圳源兴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主要从事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和肿瘤的免疫治疗,参与了中国在这三个领域的早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