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4/12/11 0:00:00 来源:
未知
2010年,上海发布“云海计划”,之后在闸北区启动健康云建设,建立覆盖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络,居民凭借一张身份识别卡,可实现从挂号、门诊到检查、付费、取药等全流程数字化。
深圳的健康云系统在全市58家公立医院及634家社区医疗机构应用,并在全国试点,纳入1600多万人的健康档案,全年门诊量7900多万人次。
北京市政府倡导、百度牵头的“北京健康云”发布,首个健康云体验中心即将在这个城市现身……
当前,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大数据时代下如何推进中医药发展?日前,中医药、信息工业界的专家学者云集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上探寻答案。
一场信息化“革命”
根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现有中医古籍1万余种,是中医学数千年传承的知识载体,也是中医药发展的源头活水,历代学者都是通过古籍整理,从中源源不断地汲取中医学知识。而今天,这种学习方式已不再是唯一的。
“已完成690种中医古籍图像扫描,约39万余页;完成413种约4957万字的中医古籍文本识别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 长华在会上介绍了“中医古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新进展。从古至今的各种文献资料、医案、遣方用药等,在数字图书馆,读者可一键获取,以方便学习,快速提升 临床水平。
这种数字化研究,不只是将中医药信息转换成文字、数字、图像、声音、视频等,而是应用各种数据网络系统,对各领域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收集、加工、存储、处理、传输和交换,使之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促进中医药信息有效交换和共享。
这个过程被称之为中医药信息化。
目前,中医药正经历着一场信息化“革命”,终将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传承研究、健康管理、医疗服务模式。
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目前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正积极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强调中医药与 卫生信息化协同融合。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开展了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提出“推动中医药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北京、重庆、浙江、河南、云南等 省市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信息系统、名老中医传承教学辅助系统、中医药诊疗服务信息系统等试点应用,为群众提供了更好、更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信息资源开发与标准研究不断推进,构建了全国中医药信息单位协作网,建成中医药数据库共享平台及中药关联统计分析数据库平台。中医医院信息化建 设成效显著,全国82.25%的中医医院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94.98%建立了药品管理信息系统,42.41%建立了医生工作站,53.7%建立了电子 病历。
中医药发展的强劲动力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中医药的现代化。谁在信息化潮流中落伍,谁就会被时代所淘汰,中医药也不例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会长吴刚坦言,应将信息化作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赶超手段,成为中医药振兴的强劲动力。
“中医药应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来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医人一定要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发言中,为中医药信息化指明了方向。
王国强认为,面对信息化,中医和西医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在中医药养生保健康复的优势领域,以及中医对健康的维护、对疾病诊治方法的认 知,如整体观、系统论、治未病等方面运用好,我们不仅不会落后,我们还会走在前列,作为引领,为全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前途和方 向。”
“当中医药与信息化结合,必将产生巨大的效应”,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如是说。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