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6/4/11 0:00:00 来源:
未知
春天多流感、哮喘,夏天多中暑、肠道传染病,秋天容易感冒、染肺结核,冬天心脑血管患者最“难过”……你知道吗,很多疾病都与气象变化有着密切关 系,掌握这些医疗大数据,监控气象,可以提供有效的疾病预防服务。在过去的两天,第八届世界养生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多名医学专家、医药企业 家,他们齐聚合肥,分享关于健康养生、健康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相关经验。
“气象病”有望实现预警、预报
大数据是当前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在医学运用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平时在网上随手查的某病发病率、治愈率、手术率等,都离不开它的支持。
“医学界有个权威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中医药学等全面的数据资源,其中 涉及各种诊断信息、治疗信息、护理信息、康复信息、药事管理、药物资源、药品资源等,总课题有几万种。”本次养生大会的主论坛之一“中国健康大数据百人峰 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刘徳培介绍,这些大数据不仅为医生提供专业信息,还能服务于每一个普通百姓。
“以气象病为例。我们先是调取了各省市气象数据资源,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降水等气象要素,再采集各地急诊、门诊和住院系列数据资源,研究出气象敏感性疾病,以及每种疾病的易感人群。”刘徳培介绍道。
其中一项分析结果显示,气温骤降4度以上,未来2~3天的脑卒中发病人数会明显增加,每年停暖气当天脑卒中发病出现高峰。“利用这个大数据分析 结果,我们做成基于气象预报建立的疾病发病预测模型,进行天气敏感性疾病的预警预测和预报,并做成手机APP,向每一个安装软件的手机用户提供有效的疾病 预防服务。”刘徳培透露,目前,北京市9种常见天气敏感性疾病已经实现手机端预约服务,未来这项服务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运。
省中医院“试点”中医馆云平台
今后,到安徽省中医院看病,若是病情太过“刁钻”,医生“搞不定”,可以向知名的老前辈寻求“智慧支持”,也可以邀请国内其他名中医进行远程诊 疗,辅助开方、辅助诊断。在“百人峰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刘保延和与会者分享了关于“中医药数据中心”的相关情况,安徽省也是这个大数据成果的受益 者。
“201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正式成立,这里融合了国家中医药临床、科研、文献以及相关数据,它不仅可以进行数据汇交、存储管 理,还可以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挖掘利用,以此支撑培训。”刘保延介绍,其中,最“牛”的,与一线医务人员和患者关系最大的,就是中医智慧云平台。
“目前,利用这个云平台,正在建设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医药项目。”刘保延介绍道。这个项目囊括了全国500个名老中医工作室、200个治 未病中心、1528个重点专科、中医药经验传承服务机构等全面且珍贵的中医资源,而最终辐射的“终端”是医疗机构人员、基层卫生人员和城乡居民,“既可以 为中医药管理部门人员提供服务,也可以为中医临床及科研机构提供服务,还能为公众人员提供中医药健康知识服务。”
同时,利用这个中医智慧云平台,正在全国32个省市开展全国中医馆云平台建设试点。“这个中医馆云平台功能很强大,可以通过其中的省中医药知识 库、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共享交换全省乃至全国的中医基础资源库,获取中医特色电子病历、名老中医药知识库和古籍文献知识库。基层医生还可以通过中医远程 诊疗系统,邀请更权威的同行来辅助诊断、辅助开方,或是接受远程教育,不断提高医疗技术,让更多的患者在原居住地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刘保延解释 道。安徽省中医院也是中医馆云平台建设试点之一。 晨报记者 王靓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