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7/9/15 0:00:00 来源:
未知
原标题:浙江践行“传承中医从娃娃抓起”
小学开设“中医课”师资成最大难题
9月份,浙江省5年级小学生开始上中医课。
据了解,目前60万册教材正加急刊印,首批10万册不久将出现在课堂上。
这意味着,“中医从娃娃抓起”的倡导真正变为实际行动。而尽管存在各种争议,但对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而言,浙江的举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验意义。
浙江创举被推风口浪尖
教材主编:传递科学价值与精神
中医药文化如何传承,这一话题由来已久。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李萍提出的“关于中医基础知识进入中小学生课堂建议”提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之后几年间,几乎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在两会上发出类似呼声。
2015年10月,浙江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意见》率先提出,将相关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
2016年2月,国务院颁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要求各省市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知识,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
之后,各省地方政府纷纷出台落实政策。2016年11月,河北出台的《河北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表态,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2017年1月,安徽省也在颁布的《关于贯彻中医药发展的战略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中表示,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搭建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和一批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
事实上,早在2012年6月,北京就宣布全面启动“中医文化进校园”工作。不过,北京“中医进课堂”方案只作为中医知识推广,非硬性规定的课程,不进入中小学课表,也不安排考试。
而浙江之所以被推上风口浪尖,与其“先试先行”的创举不无关系。
今年4月8日,在“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暨《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首发仪式”上,浙江省对外高调发布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这意味着,浙江成为事实上全国第一个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省(区、市)。
不久之后,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的《浙江省2017学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显示,中医药与健康课被纳入省级通用的地方课程教材,在小学5年级上、下学期使用,属于小学生基础教育拓展性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9月份,随着学生开学,这套被安排在小学5年级的中医药教材让不少家长“操碎了心”。
赞成的家长认为中医是百年国粹,能鼓励孩子们养成“顺应四时”的作息习惯、多做运动,是件好事。反对的家长则认为,中医晦涩难懂,大人都搞不明白,小学生哪里能懂。另外,5年级临近“小升初”,学生学业压力较重,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对此,教材主编、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近日公开回应称,安排在5年级确实比较尴尬,但年龄太小语文水平不够,又怕学生们理解起来有难度。
他说,中医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具有人文科学的某些属性,中小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不仅是为了从小培养健康生活的理念,也是通过孩子们把中医药的科学价值与精神传递给每一户家庭,培育中小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主讲中医小知识而非医药理论
36课时基本每周一课
按照浙江省教育厅的规定,这本小学教材是第一次试水,未来还要谋划中学教材。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接受程度,设计恰当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模式。比如,学龄前儿童以兴趣吸引为主;小学阶段以接触体验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学阶段以探索思考为主,开阔自身视野,提升道德修养。
据介绍,浙江现行小学中医教材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分上、下两册,共36课时,基本每周一课,内容包括中医基础、保健、运动,饮食、情绪、针灸和推拿的特色疗法等。
“我看过一些其他省市的中医药中小学读本,有的写得很深,文字为主,小学生看不懂。我们的课本启动编写时明确针对五年级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来写的。在初稿出来后,我们先找了几个语文老师来把关用词(字)的深度,确保学生能读懂。”方剑乔解释。
他表示,此次中医课程内容均比较浅显易懂,主要由历史故事、人物和神话故事引出来,深入浅出,文字不多。
记者在官方展示的课本素材中,看到《药补不如食补》《饮食有节》《恐惧伤肾》等章节。其中,《药补不如食补》一篇称“食物不仅能提供营养,还能疗疾祛病”,并介绍了《孙思邈善用食物治病》的故事。
此外,课本还设置了“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有一章节文末的“想一想”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弱不禁风、面色苍白,你认为她哪个脏器可能出了问题?小明同寝室的同学咳嗽刚治好,不想小明也患上了咳嗽,他就把同学吃剩的中成药拿来吃,你觉得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另外一章节“做一做”的内容是:根据起居有常的原则,给自己或家人制定一份作息时间的表格,并按照表格规定实施,观察自己或家人的变化。
“我看过这个教材,内容还是比较浅的,不是讲中医理论,而是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中草药、中医小知识等。”杭州某中医向记者表示。
他说,中医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发展不可替代的部分,中医作为中国独特的原创科学,虽然古老,但其理念和方法历久弥新,引领先进医学的发展方向,“中医药文化若能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对孩子的教育将更有意义。”
事实上,今年8月中旬,温州市中医药文化学会、新华“小记者”温州组委会、瑞安实验小学联合举办的“中医药小课堂”已经在瑞安利济医学堂博物馆率先开课。现场,60多名“小记者”跟随专家现场辨识中草药,体验中医养生文化的魅力。
“这次研学活动,是探索学习《中医药与健康》新课程的一次有益尝试。”温州市中医药文化学会会长刘良海当时表示,借学校设置中医课的契机,他们将发挥专业优势,继续探索与学校的合作,通过“中医药小课堂”研学之路,让中医药课本知识鲜活起来。
师资难题成最大制约
业内建议外聘专家
令人担忧的是,师资问题似乎越来越成为新的制约因素。
“目前,相关教材还没有送到温州。但是,学校已经主动开始物色老师,准备课程。我们学校在校外找了一位中医师,接下来就是与之对接商讨课程安排问题,初步设想是设置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兴趣的活动,比如做制作中药包、栽培草药等;至于课时,可能会从拓展课里抽调一些出来。总之,最大的困难就是课时与教师的安排上。”温州市实验小学某老师表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如果中小学大范围学习中医,师资方面就需要给予足够的支持,“不是所有中医都适合做教师,很多老师的专业也不适合教授中医。”
而按照浙江省教育厅的要求,浙江小学生的中医课程,应由科学教师任教。
根据浙江官方的新闻稿,8月24日,浙江《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师资培训班在杭州市举行。《中医药与健康》编写组成员及相关专家对教材每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参考资料等方面作了详细讲解。
“短短的培训能在多大程度上让科学教师掌握相关知识?科学教师再去教孩子们学习中医课,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相关知识的‘授业解惑’?”陕西西安某名校教学校长对记者直言。
他表示,开设一门课程,尤其像中医这样独特的专业课,既需要适应年龄阶段的教材,又需要能教研一体化的师资,更离不开教育实践的保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无法得到持续有序地推进。尤其是如何适应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规律,真正让小学生从中获益,以及如何配备合适的师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此外,在现有的教育体系和环境下,如何实现中医教育与既有体系的兼容,从而让其不被边缘化和虚置化,又让其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达到在教育改革中扮演先行者的角色,教育者既需要有敢于尝鲜的勇气,又需要有灵活应对的智慧。
对浙江的实际情况,有教育人士建议,在课程开设上,浙江各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可以开设为项目课程,也可以开设为拓展性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在课时安排上,学校可从地方课程、拓展性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科学课程的课时中调剂;在教师安排上,学校可以安排科学老师、校医,以及对中医药方面感兴趣、有特长的老师来任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校外的中医学者、专家来任教。(记者 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