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项目贵有贵的道理,现在很多人愿意把美国、欧洲或其他国外好的 技术带到中国来,为什么?就是因为你的市场大。
Q:E药经理人
A:杨瑞荣 远毅资本合伙人
Q:在过去一年的医药产业投融资市场中,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A:太多了,如果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毕井泉局长。对于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来说,政策导向会带来很深远的影响。从投资来说,目前更大的机会来自于政府改革的方向。而在过去一年所出现的政策,确确实实是在产业中落到了实处,包括基层医疗,也包括药物的审批、创新医药的绿色通道,可以说既落地,执行力也比较强,而且大战略也符合了产业的发展方向。
再有就是一些更细的领域,比如第一就是整个医药版块,很多国家级的基金进来;第二是精准医疗,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上市是今年又一个比较大的亮点,精准医疗已经从传说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状态;第三是基层医疗现在风生水起,政策的落实以及资本的进入,使得效果慢慢出来了。
Q:你觉得未来哪些领域可能会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
A:一个是在医药研发领域。今年的案例特别明显,包括华领医药、信达生物,以及刚刚公布融资的思路迪,说实话,这些离拿到真正的三期临床批件还有一段时间,新药研发环节里面还尚没有到盈利的节点,原来的话这里面是很少有人去问津的。但现在新药研发领域不一样,良币驱逐劣币,把劣币拿掉,创新的东西自然而然就能吸引到更多资本的注意力。当然国际市场上百济神州与再鼎医药的上市也形成了一定的推动力。
另外一块就是流通领域,我认为流通领域要发生一些很大的变革。其实今年流通领域出现很多事情,最开始批准互联网医院,后来又说取消A证、B证、C证,最近又说药店不能卖处方药,在政策层面上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而国家推行两票制以及对于药占比的要求,又导致了流通领域的变革必然出现,包括商业保险,包括PBM,未来都会得到很大关注。
Q:当前的医药产业投资市场中,国家队密集进入,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能否将其视为国家对于医疗健康领域以实际行动支持的信号?
A:我觉得是两个因素驱动。一个因素就是因为此前的劣币驱逐良币阶段,目前存在很多不靠谱的药,并且由于终端的审批不明朗,所以导致之前情况比较乱。但现在这一阶段创新药崛起的可能性已经显现,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真正的创新药变现模式已经清晰,从商业的角度看,药品上市的途径会比之前更加明朗。
另一个因素实际上就是一个供需关系。目前国家队本身进入PE、VC这个行业总的体量在过去一年里增加很多,包括国家扶持的一些母基金,以及政府成立的大的投资机构,巨量的资金进入,所以市场也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开始是国外的VC、PE占的比例较多,第二阶段是民营力量为主,人民币的基金越来越多,现在则是国家队力量为主。
但我们也不应过度解读。纯粹从PE、VC的角度出发,原来政府是有很多划拨资金以补贴的形式来扶持产业发展,但后来发现这种方式反而不如通过市场化的运作、专业化的人才更能起到好的效果,这不光是医药产业,在其他所有行业,政府其实都在这么做,即通过成立母基金的形式,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挑选好的公司。除了母基金之外,国家队也进行直接的市场化股权投资,所以出现了很多国家队股权投资的机构。
Q:目前大量资本进入到医疗健康领域里面,那么对现在市场上等待融资的项目来说,融资难度是不是变得小很多?
A:也不见得。资本多了,但创业的公司也多,这里面有的时候供需关系可能是有一些失衡的,但整体上市场在不断上升。新药研发企业中,真正能做出具有突破性新药的实际上并不多。当然医药领域相对来说稳定一些,它不会说突然间就消失了,它可能再留下来还有被并购的价值。
Q:你觉得在过去一年中市场上好标的容易寻找吗?相较于原来数量有何变化?
A:从我们的角度讲,其实是多了,好找了。我们关注有几大重点方向:第一个就是基因测序各种细分领域,我们投资了基准医疗,专门做液体活检的,当时投的时候液体活检这个概念大家都还没有开始去关注;我们也投资了专门做肠道微菌群的锐翌生物,这也是我们认为在未来三到五年内的一个巨大机会。诸如此类细分的领域,很多东西原来都是在科研层面,现在开始往临床方面走,我们也预测这里有很多新的机会会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基层医疗,我们已经投了云南新康,它在基层医疗里面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典范的企业,在全国现在运营近300家基层医疗机构。从我们投资的角度来讲,政策驱动和市场驱动应该相一致,那肯定是最好的投资机会。
Q:华大基因历经波折成功上市,市值迅速上涨已超千亿,逐渐形成头部效应,是否会对该领域内其他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
A:不会。这要看市场容量有多大,如果是一个很小众的市场,你可能一家就把市场独占了,但华大基因所在的领域太大了。我们举一个细分领域的例子,比如说唐氏综合症的筛查。唐氏综合症在所有疾病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如果说整个疾病是一个宇宙,唐氏综合症可能连月亮都不是。
但就是这样一个市场,已经有五大公司浮出水面,包括华大基因、贝瑞和康、安诺优达、达安基因和博奥生物。这个市场足够大,现在唯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技术问题。
Q:目前一个普遍的形势是,国内医药产业资本市场中项目估值越来越高,尤其是B轮、C轮等后期阶段,你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如何看待“资本市场泡沫”的说法?
A:从经济规律来讲,就应该这样。投资人选择早期项目冒的风险大,因此项目自然要的价格就低,并且在项目早期阶段,投资人是要真正花时间的,这都是苦力活。到了后期,相对来说看得清楚了,而且大家都能看得清楚了,就只能拼价格了,所以说这是一个市场规律。
但所谓泡沫之说,说实话我认为还好。一些项目,贵有贵的道理。现在很多人愿意把美国、欧洲或其他国外好的技术带到中国来,为什么?就是因为你的市场大。
任何一个小的技术在美国想尝试一下,光收集样本可能就要比中国花更长时间,还要更贵。好的公司,只有更贵;而差的公司,即便投便宜了,但最后公司做不下去了,这种便宜也自然没有了太大意义。
Q:你觉得未来一年,中国医药产业投资将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A:还是会处于一个持续的上升期。目前情况下,从某种角度而言,政治已经基本稳定了,接下来自然就是发展了,在中国这个发展轨迹是很明显的。
另外供给侧改革也初见成效,政策在医疗行业中的推动力逐渐彰显出来。2017年最大的关键词就是政府在各方面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所以未来会是一个持续的上升期。
然后细分领域将爆发出大量机会,有了类似于贝达、华大等企业在国内上市,百济神州与再鼎医药这样的公司在国外上市,会带来一个正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