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长制药登陆资本市场一周年之际,其股价已跌破发行价,市值蒸发700亿。近日,有媒体将步长制药评为2017十大“失望之药”,认为其不仅业绩让资本市场大跌眼镜,药品质量更是频上黑榜。
股价暴跌业绩下滑
自2017年11月以来,步长制药股价连连走低。2017年11月29日,步长制药收盘跌破55.88元/股发行价。相对于高峰时的1060亿元,市值蒸发已超过700亿。在跌破发行价之后,步长制药股价仍在承压。1月3日更是遭遇折价11.84%,不得不以46.15元/股的价格转手4.35万股。
步长制药成立于2001年,是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民营制药集团,并在心血管领域市场地位突出。2016年11月18日,步长制药成功上市,其股价半个月内翻了近三倍,2016年12月甚至高达153.8元/股。但好景不长,随后步长制药股价一路下跌,萎靡不振。
股价暴跌的同时,步长制药的业绩同样令人尴尬。健康时报记者查询步长制药公司2017年3月28日披露的上市后首份年报发现,2016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5.71%,但归属上市公司母公司的净利润只有17.7亿元,同比下滑近50%。步长制药也因此引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问询函。对此,步长解释为是在并购中出现的财务计算问题,并不是由于收入和利润下降所致。不过,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4.5亿元,同比增长近5个百分点,但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滑10.2%。
2018年1月3日,步长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及下属子公司2017年1月3日~2018年1月3日共收到政府补助近3亿元,但这一利好消息并没有刺激股价。
丹红注射液遭重点监控
股价和业绩同时遭遇滑铁卢,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与药品有关。
近日,药智网辅助与重点监控用药数据库披露,步长制药生产的丹红注射液从2015年至今在11个省(市)26次被重点监控和限制使用。以2017年下半年为例,浙江、安徽、新疆等多地卫计委列出了药品重点监控名单,丹红注射液都名列其中。
据了解,丹红注射液是步长制药的专利中药,临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瘀血型肺心病,缺血性脑病、脑血栓的治疗。
步长制药上市前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丹红注射液的年销售金额分别高达33.6亿元、38.31亿元和41.61亿元,合计达113.52亿元。该产品平均收入占比超过30%,利润占比更稳居40%以上,堪称公司的核心级产品。
实际上,丹红注射液属于中药注射剂,这一类药品是近年国家监管的重点。2017年国家版医保目录更新,丹红注射液虽然仍列乙类医保名单,但被严格限制用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有明确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证据的重症患者。
针对多地对丹红注射液的重点监控,1月3日步长制药发布公告称,“为了应对上述政策因素影响,公司在注射剂板块提前布局了包括谷红注射液、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复方曲肽注射液在内的多个注射剂品种。”
不过,除被重点监控以外,步长制药的另一款产品脑心通胶囊也多次被曝出质量问题。2017年4月,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药品质量公告,步长制药旗下脑心通胶囊被抽检出丹参酮ⅡA含量不合格,被执法部门查处。2017年7月,据华夏时报报道,某河南患者投诉其在脑心通胶囊中发现类似毛发的不明物质。
“重推广轻研发”被质疑
有业内人士分析,步长制药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即研发投入过少,推广费用过多。上市之前,其销售费用中的市场及学术推广费占到了营收的一半以上。
根据步长制药披露的招股书,公司2013~2015年市场及学术推广费用分别约为44.66亿元、51.83亿元以及58.41亿元,占同期销售费用总额的比例高达89.69%、86.79%、88.87%,同时销售费用占营收为57.96%、57.79%、56.39%,高于同期同行业的上市公司销售费用营收占比的平均水平。
上市后,步长制药2016年的市场及学术推广费更是高达60.13亿元,占营收的48.8%。相比之下,步长制药在2016年的研发费用仅为4.58亿元,占营收比例为3.72%。
这种“重推广轻研发”的行为受到广泛质疑。对此,2017年12月30日,步长制药发布澄清公告表示,公司的销售费用主要为市场及学术推广费用,这与公司销售主要采用专业化学术推广、通过自有营销网络实现产品销售的模式是相适应的。而根据公开资料,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较高也属于医药行业的普遍问题。
但有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医药行业的市场及学术推广费一直都是商业贿赂的高发区,并且步长制药居高不下的市场及学术推广费用存在侵蚀公司业绩的风险。对药品来说,“天价推广”意味着太多灰色利益链条的推想空间。
参考文献:①步长制药上市招股说明书、2016年年度报告和第三季度财报 ②药智网辅助与重点监控用药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