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营销战略 > 严管药品推销行为 遏制回扣等商业贿赂

严管药品推销行为 遏制回扣等商业贿赂

中国虎网 2007/3/11 0:00:00 来源: 未知
随着回扣、红包等丑闻的不断曝出,医药行业中高价链条的始作俑者也渐渐指向了“医药代表”。近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宣布,年内将有38家跨国制药企业实行“医药代表内部认证”制度。在国内“医药代表”相关规范“真空”的情况下,跨国企业正试图通过认证首先改变“洋药医药代表”的“被动”身份。   “药品推广需要自律和规范。”RDPAC执行总监舒德表示,目前,该行业委员会已经确定了“医药代表内部认证项目”的初步框架,年底之前将在全体会员公司中推广。RDPAC中目前有包括默沙东、礼来、葛兰素史克、德国先灵、藤泽等38家跨国药企,这38家下属会员企业中目前有医药代表人数约1.5万余人。   就记者所知,目前强制性的“医药代表”认证制度在国内尚属空缺,这也是造成“医药代表”行业混乱的直接原因。此次“医药代表认证”也是遵循了该“行为准则”及中国法律、法规。舒德表示,“医药代表”需具备医药代表应掌握知识的各个部分,包括从中国卫生概述、医疗机构组成和现状、药品推销行为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到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理学等方面内容。这一制度将类似医师上岗等资格考试制度,规范医药代表的行为,同时对销售中的回扣、红包等问题进行严格管制。届时,未通过考核者将没有资格从事医药代表工作。   “在目前发展阶段中,并不是所有的医药代表和医生的行为都是恰当的。”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杨镜教授昨天表示。“目前,医药行业中的‘医药代表’只有50%的人来自药学和医学专业。”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总裁刘贞贤表示。   医药回扣能否就此终结?   在北京世博金都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布的“医药代表”招聘信息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市场营销或相关专业毕业的人才即可选择录用。这个事实也巧妙地预言了被跨国企业视为帮助医药代表“翻身”的“医药代表内部认证”制度在目前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中仍然前途难卜。   其实,此次跨国企业积极推进的“医药代表认证”也实属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无奈之举。就记者所知,目前中国本土企业的仿制药极其泛滥,加之本土企业极强的终端“公关”能力,已让跨国制药足够“汗颜”。而本土企业医药代表违规操作的“雪上加霜”更让原研药面临着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的尴尬局面。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医药代表内部认证”并不是国家主管部门强制施行,因此只要医疗制度不彻底改革,“医药代表”的灰色时代也不会终结。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