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洼地”,本是证券市场的专有名词,指股票的价值还没有被其他投资者发现,股票的目前价格和他自身的实际价值背离,非常有投资价值!在此,我们将其借指药品零售市场经历这几年平价风波、降价令及恶性竞争(如倾销)后残留下来的“坑坑洼洼”,目前某些已低于实际价值的药品价格能否回升?被市场狂轰乱炸后遗留的那些“弹坑”能否填平?这些,也许是后平价时代药店圈人士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
从单体零售店到连锁药店、从传统药店到药妆店,回顾过去6、7年的时间,医药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还在继续进行,其中,让药店圈感觉最强烈的无疑是自1996年整顿药品价格秩序以来,中国药品市场先后历经了24次大大小小的降价,中国药品零售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震荡”,同时也使平价药房一跃成为圈内的最主流业态和经营模式。到如今,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不管是经济或政策的大环境,还是零售药店之间竞争的小环境,都在逐渐显现出新的趋势,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的时代即将过去,大家都在思考着如何以一种全新姿态迎接下一阶段的挑战,寻找“沽值洼地”便是其中之一。
平价时代留下哪些“洼地”?
品牌药多被拿来倾销“祭旗”,标榜“平价”;部分廉价救命老药偏离价值甚至低于成本而造成停产;还有部分自营品种也难逃被“轰炸”的命运,品牌厂商的关系一度恶化,工商双方在博弈中逐渐失去了利润。
2006年11月,媒体报道上海一六岁男孩不幸患白血病,急需一种每支只需2元多的国产复方磺胺甲恶唑针剂进行治疗救助,而辗转反复却好不容易在一小县城的某药店买到了该药。由此,有关廉价老药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药店圈内的人士也开始审视:降价降了这么多年,以关注民生、解决人民群看病贵为目标的“药品大降价”,为什么反而导致连一些治病救命的廉价药都消失了呢?
为了追捧“平价”而带给药店圈的洼地还不仅如此,一夜之间,品牌药的危机也来了。大部分OTC品牌药生产企业都明显感觉到了来自零售终端的强大阻力,销量下滑、陈列位置变差、费用倍增……所有的问题一下子堆到眼前。曾经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OTC品牌药在零售终端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其地位也遭受到来自终端一批紧随其后的OTC杂牌药的挤轧。西安杨森、中美史克、上海施贵宝3家跨国公司的OTC品牌药产品从2004年5月到2005年5月在深圳某连锁药店的销售,除了西安杨森毛利率增长0.38%之外,其他品牌产品的毛利率增长全部为负数。而从海王星辰连锁药店将众多品牌下柜到前期引人关注的南京医药下属药店将西安杨森产品悉数下柜事件,零售终端与品牌药企之间不断出现的冲突,一直成为工商关系紧张的热门话题。
在首届中国药店会论坛上,广东金康大药房总经理郑浩涛告诉记者:“终端的激烈竞争传导至上游,上游的采购价就不得不降低,尤其是品牌药。”事实的确如此,平价药房的发展从默默无闻到雨后春笋,最终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一场价格风暴席卷了中国的零售药店,平价药房成为一种上游工业不得不面对的新的医药零售业态,但药店似乎更喜好毛利较高的非品牌药,同时越来越多的追随产品对品牌药进行终端拦截,于是我们看到,价格成了主要的竞争手段,价格战里被错杀的品种越来越多,偏离药品价值的案例时有发生。“平价”让一些零售终端树立了品牌获得了成功,却也丧失了企业最重要的东西——利润,而直接的结果就是品牌药品很受伤,厂家关系被破坏。“表面上是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受损,生产企业对零售终端乃至商业渠道的进一步降价,而实际上最终的损失不仅仅是工业企业,同样会殃及零售连锁企业。道理很简单,生产工业企业、医药商业渠道、零售连锁企业实质上是唇齿之寒的关系。”业内营销专家杨泽如是说。
市场环境变了,价值应重估
经过一番平价的洗礼,药价虚高已成往事,降价令变为两年一次且有降有升;股市“牛”了、CPI“涨”了、出口“好”了、原材料和劳动力都“贵”了……一系列大环境的改变拉动着药品向价值的轨道回归。
2007年下半年开始,一系列因素成为拉动价值回归的动因:
首先从宏观经济环境看,2007年物价普遍上涨是影响药品价格的最大背景。在物价上涨的过程中医药工业必需的原材料也跟着上涨,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相关数据,2007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医药出口一直呈“见好”的状态。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我国西药类商品进出口增幅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6.9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幅比2006年同期下降了1.68个百分点,进口增幅比2006年同期大幅提高了20.72个百分点。
其次从政策的环境看,国家对医药行业的一系列政策发布也有促进药品价格拉动的作用:首先大面积的行政降价停止。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统计,1997年以来药品降价累计降价次数达24次,累计金额547亿元。随着“后降价时代”的来临,发改委每两年调整一次政府定价范围内的药品价格,并进一步扩充医保目录。此外,在定价的过程中还将对专利药品、原研制药品和仿制药品进行分类定价,实行期间费用率、销售利润率和流通差价率控制;并根据药品创新程度,实行有差别的费用率、利润率控制;对那些拥有专利、或有独特工艺的产品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第三,在继今年“两会”明确提出“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建立全民健康保障体制”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下发《关于加强药品零售经营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今年下半年,药监部门将加大对药品零售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监督检查的覆盖面要达到百分之百,着力解决药品经营中挂靠经营、超方式经营、超范围经营问题。此外,严禁药品零售企业以任何形式出租转让柜台,药品零售企业在销售非药品的时候,还必须设置专门的非药品销售区域,将药品与非药品隔离销售。
药品零售市场越来越规范,“价格战”的双刃剑也就体现得更加明显,如今,价格战未必能得到消费者认可,且可能踩到政策的地雷上,这一切都会督促药品零售企业专心把经营重心转移到如何在规范中创新服务营销思路上来。
修复工商关系,廉价老药享绿灯